金丝杜仲
《中华本草》:金丝杜仲
拼音注音
Jīn Sī Dù Zhònɡ
别名
石小豆、棉杜仲、黄皮杜仲、大叶金丝杜仲。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Yunnan Euonymus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云南卫矛的根及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yunnanensis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茎,鲜用或切段晒干。秋后采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云南卫矛 常绿灌木,植株高可达4m。根圆柱形,橙黄色,根皮断面有弹性白丝。小枝圆柱形,灰绿色,折断后亦具弹性白丝;幼枝绿色,具棱。单叶对生,革质;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13cm,宽3-6cm,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宽楔形。聚伞花序腋生,花稀疏,总花梗长1-3cm,花大,绿白色,径约2cm;花盘扁平。蒴果红色,具4棱。种子黑色,有橙黄色假种皮。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或河谷石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微苦;涩;性温;有毒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接骨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腿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选》:根:强筋骨,止痛。治跌打损伤,腰腿痛。根、茎皮:治骨折。2.《云南中草药》:根皮:舒筋活血,接骨止血。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刀枪伤。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杜仲
拼音注音
Jīn Sī Dù Zhònɡ
别名
棉杜仲
来源
卫矛科卫矛属植物云南卫矛Euonymus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皮及茎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
微苦、涩,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痛,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金丝杜仲
拼音注音
Jīn Sī Dù Zhònɡ
别名
黄皮杜仲(《云南中草药》),棉杜仲(《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云南卫矛的根、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可达4米。根圆柱形,橙黄色,韧皮部有银白色乳胶。小枝圆柱形,灰绿色,幼枝绿色,有棱。叶对生,革质,倒卵状长圆形,长4.5~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聚伞花序腋生,稀疏,总花梗长1~3厘米;花大,白绿色,直径约2厘米。蒴果红色,有4棱。种子黑色,假种皮橙黄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岩石坡上。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温,有毒。
①《云南中草药选》:"苦微涩,平。"
②《云南中草药》:"甘淡微涩,温,有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痛。治跌打防折,风湿疼痛。
①《云南中草药选》:"根:强筋骨,止痛。治跌打损伤,腰腿痛。根、茎皮:治骨折。"
②《云南中草药》:"根皮:舒筋活血,接骨止血。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刀枪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渐尖毛蕨
- 芥菜
- 蕨菜
- 金丝藤
- 金樱根
- 橘皮
- 金钗凤尾蕨
- 结根草莓
- 九里香
- 锦香草叶
- 假荆芥
- 尖舌苣苔
- 金慈姑
- 戟叶石韦
- 角螺厣
- 建砂仁
- 荆三棱
- 假蒟果穗
- 筋藤
- 桔梗芦头
- 九味一枝蒿
- 金雀马尾参
- 绢毛苣
- 假香附
- 剑叶铁角蕨
- 接骨丹
- 金鱼藤
- 黄羊肉
- 卷茎蓼
- 角翅卫矛根
- 角茴香
- 剪草
- 拘那花
- 卷边桩菇
- 罗望子叶黄檀
- 接骨紫菀
- 蠘
- 金钗石斛
- 金冠鳞毛蕨
- 接骨仙桃
- 金粉蕨
- 九子不离母
- 金钗
- 菱
- 姜黄
- 甲香
- 角翅卫矛果
- 江南地不容
- 蕨根
- 尖萼厚皮香
- 金老梅枝
- 浆果苋
- 金腰燕
- 金石溜
- 见风消
- 尖山橙
- 金爪儿
- 交连假瘤蕨
- 剑叶铁树
- 假蓝靛
- 金丝木通
- 交剪草
- 锯齿王根
- 卷耳
- 角螺
- 姜黄草
- 荠菜
- 菊芋
- 尖头蚱蜢
- 金色狗尾草
- 金鱼草
- 寄生黄
- 金背枇杷叶
- 接骨风
- 金毛木通
- 矩圆石韦
- 锦灯笼
- 尖齿耳蕨
- 金背枇杷果
- 金银忍冬
- 金钗股
- 劲直蒿
- 尖耳贯众
- 金腰箭
- 棘针
- 戟叶石苇
- 卷毛婆婆纳
- 尖尾风根
- 苣荬菜
- 僵蛹
- 渐尖叶独活
- 金背枇杷
- 交翅木
- 锦地罗
- 蛟龙木
- 实葫芦
- 土贝母
- 小黄皮
- 三叶青
- 绿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