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箭
《中华本草》:金腰箭
拼音注音
Jīn Yāo Jiàn
别名
苦草、水慈姑、猪毛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腰箭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nedrella nodiflora (L.)Gaertn.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金腰箭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常分枝。叶对生;具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短尖,基部下延,急狭成柄,边缘有小齿,主脉3条,上面粗糙,被伏毛。头状花序小,无柄或近无柄,腋生或顶生,圆柱状,长约1cm;总苞数枚,总苞片卵形或矩圆形,最外层叶状,1-2枚,内层干膜质,鳞片状;花托小,有干膜质托片;花异型,外围花舌状,雌性,1-2层,黄色,百片2-3齿裂;中央花两性,少数,筒状,4齿裂。雌花的瘦果扁平,有2翅,翅撕裂状;两性花的瘦果扁平或三角形,有小疣,角顶有芒刺。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地、沟边或耕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本品含雌二醇(estradiol),哈氏百日菊内酯(haageanolide),叶中还含链烷烃(alkane),甾醇(sterol)和三萜(triterpene)类成分。
性味
味微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透疹;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癍疹;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腰箭
拼音注音
Jīn Yāo Jiàn
别名
苞壳菊
来源
菊科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 (L.)Gaert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广东、云南。
性味
微辛,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外用治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全草0.5~1两,水煎服;外用鲜叶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棘针
- 戟叶石苇
- 卷毛婆婆纳
- 尖尾风根
- 苣荬菜
- 僵蛹
- 渐尖叶独活
- 金背枇杷
- 交翅木
- 锦地罗
- 蛟龙木
- 实葫芦
- 土贝母
- 小黄皮
- 三叶青
- 绿萼梅
- 鸡肾草
- 胖儿草
- 苏铁根
- 西藏马先蒿
- 二裂叶委陵菜
- 竹节参
- 野木鱼
- 藏红花
- 蜂蝇
- 乌木屑
- 偏花黄芩
- 藏茄
- 脆骨风
- 无患子叶
- 飞天蠄蟧
- 防风花
- 伞花绢毛菊
- 番薯
- 家独行菜
- 芫荽茎
- 薤叶
- 香血藤
- 狗胆
- 小蕨鸡
- 了哥王根
- 竹精
- 鸡卵草
- 虎耳兰
- 野罂粟壳
- 大叶贯众
- 楤木花
- 酒饼叶
- 玉芙蓉
- 蛇不见
- 竹鼠油
- 柿根
- 旱芹
- 杨树花
- 手参
- 角盘兰
- 关东丁香
- 偏叶白齿藓
- 水松枝叶
- 马牙七
- 田唇乌蝇翼
- 柏树叶
- 青蒿根
- 多斑紫金牛
- 小酒饼花
- 赛北紫堇
- 茅栗
- 三爪金龙
- 盘石龟
- 女金丹
- 湿鼠曲草
- 翡翠
- 紫背草根
- 还亮草
- 黄杨叶
- 油鱼
- 咖啡
- 狗头芙蓉
- 厚朴
- 山梅花
- 红丝线
- 剪夏罗根
- 白榄根
- 白毛草
- 栓皮栎
- 香叶天竹葵
- 花南星
- 红三七
- 河蚌
- 鸡翎草
- 杨梅树
- 金缕梅
- 海杧果
- 高粱火焰苞
- 木兰花
- 大叶醉鱼草
- 大鱼鳔花
- 老君须
- 厚朴花
- 刺齿凤尾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