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骨风
《中华本草》:脆骨风
拼音注音
Cuì Gǔ Fēnɡ
别名
鸡白柴、茶条树、万把刀、碎骨风、吊钟花、羊脆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青树科植物青皮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et Zucc.[Schoepfiopsis jasminodora (Sieb.et Zucc.) Miers]采收和储藏:根及树皮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夏、秋季采集叶,鲜用或晒干。全株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4m。树皮灰褐色;具短枝,新枝自去年生短枝上抽出,嫩时红色,老枝灰褐色。叶互生;叶柄长2-3mm,红色;叶片纸质,卵形或长卵形,长3.5-7cm,宽2-4.5cm,先端近尾状或长尖,基部圆形,稀微凹或宽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干后上面黑色,下面淡黄褐色;侧脉4-5对,略呈红色。花无梗,2-9朵排成穗状花序状的螺旋状聚伞花序,总花梗长1-2.5cm,红色,果时可增长至4-5cm;花萼筒杯状,有4-5枚小萼齿;花冠钟形或宽钟形,白色或淡黄色,先端具4-5枚小裂齿,外卷,雄蕊4-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冠的雄蕊下部各具1束短毛;子房半埋在花盘中,下部3室、上部1室;柱头伸出花冠管外。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成熟时几全部为增大成壶状的萼筒所包围,增大的萼筒外部紫红色,基部为略膨大的"基座"所承托。花叶同放。花期3-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600m的山谷、沟边、山坡、路旁的密林或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甘;微涩;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脆骨风
别名
碎骨风、吊钟花、鸡白柴、茶条树、羊脆骨、青皮木
来源
铁青树科脆骨风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
甘、淡、微涩,平。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3~4两,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胆参
- 阴地蕨
- 慈竹花
- 小红袍
- 七叶胆
- 长管蝙蝠草
- 寄马桩
- 黄藨根
- 岩茴香
- 九牛造茎叶
- 毛木耳
- 红毛叶马蹄香
- 小红藤
- 山豆花
- 鸡脑
- 银边吊兰
- 鲫鱼藤
- 苏铁叶
- 土大香
- 光梗丝石竹
- 横经席
- 小花花椒
- 郎伞木
- 狗哇花
- 黄花夹竹桃叶
- 鳞始蕨
- 小广藤
- 樟树皮
- 地红子根
- 光背杜鹃
- 厚朴
- 绿萼梅
- 大避债蛾
- 关木通
- 苏铁根
- 留师蜜
- 尖叶川黄瑞木
- 菰
- 柑
- 古柯
- 乌鸦
- 蛤蜊
- 乌鳢
- 拿虎
- 葛叶
- 谷木
- 菰米
- 云雀
- 广东土南星
- 五爪金龙花
- 广东土牛膝
- 光叶海桐根
- 刚毛香茶菜
- 广西九里香
- 甘青铁线莲
- 桂木
- 葛菌
- 葛蔓
- 枸橘
- 菰根
- 葛枣
- 狗脊
- 女菀
- 葛根
- 葛藟
- 葛蕈
- 楠木
- 女萎
- 甘菊
- 伽果
- 柑核
- 根辣
- 乌蛇
- 皋芦
- 桂子
- 桂皮
- 葛花
- 柑叶
- 甘土
- 狗骨
- 狗蹄
- 柑皮
- 泥鳅
- 牛乳
- 乌龟
- 干漆
- 乌药
- 猪骨
- 甘蓝
- 南烛
- 筀笋
- 狗毛
- 狗血
- 瓜螺
- 狗心
- 甘遂
- 狗齿
- 桂枝
- 白矾
- 乌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