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叶
《中华本草》:柑叶
拼音注音
Gān Yè
英文名
mandarin orange leaf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等多种柑类植物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chachiensis Hor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
原形态
茶枝柑 小乔木,高2-3m。枝多叶密,针刺极少。叶互生,常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翼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萼片黄绿色,花瓣5。果实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cm,横径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棉絮状,有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果熟期12月中旬。
生境分布
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四会栽培最多。广州近郊也有栽培。
化学成分
蕉柑叶中含维生素 C187mg%。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行气宽胸;疏肝和胃;解毒消痈。主胸隔满闷;胁肋胀痛;经行不畅;膈痈;乳痈;乳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炒热熨;或捣汁滴耳。
复方
①治伤寒胸痞:根叶捣烂,和面熨。(《本草求原》)②治肺痈:柑叶,绞汁一盏服,吐出脓血愈。(《本草求原》) ③治耵耳流水或脓血:柑树叶嫩头七个,入水数滴,杵取汁滴之。(《蔺氏经验方》)
各家论述
《本草求原》 治胸隔逆气,行肝胃滞气,消肿散毒。消乳痈、乳吹、乳岩、胁痛、行经。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柑叶
拼音注音
Gān Yè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叶。
化学成分
蕉柑叶中含维生素C-187毫克%。
性味
《本草求原》:"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本草求原》:"治胸膈逆气,行肝胃滞气,消肿散毒。消乳痈、乳吹、乳岩、胁痛。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烂炒热熨或捣汁滴患处。
复方
①治伤寒胸痞:柑叶捣烂,和面熨。(《本草求原》)
②治肺痈:柑叶,绞汁一盏服,吐出脓血愈。(《本草求原》)
③治聤耳流水或脓血:柑树叶嫩头七个,入水数滴,杵取汁滴之。(《蔺氏经验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蓼根
- 枸杞叶
- 还筒子
- 老鼠瓜
- 水红花子
- 对叶林
- 荔枝草
- 半边苏
- 滇南马钱
- 滇獐牙菜
- 黄花鼠尾草
- 广玉兰
- 黑虎七
- 滇绿豆
- 干漆
- 红毛七
- 梨树根
- 锦线镖
- 岗边菊
- 果上叶
- 水棉花
- 红头小仙
- 杜鹃花叶
- 花楸
- 红三七
- 花叶假杜鹃
- 花点草
- 桂花
- 狗头骨
- 黄芫花
- 红曲
- 米团花
- 水石油菜
- 水麻tiao
- 红毒茴
- 花生壳
- 薅田藨
- 疝气草
- 水茄冬叶
- 大葫芦
- 钓鱼秆
- 金花茶叶
- 牯牛卵囊
- 胡麻草
- 杠板归
- 博落回
- 石韦根
- 山鸢尾花
- 观音莲
- 黄瓜根
- 沙棘
- 绿兰花
- 大蓟
- 雉子筵根
- 盐麸叶
- 到老嫩
- 淡竹叶
- 红川乌
- 金边莲
- 滇地黄连
- 芒果核
- 锦鸡
- 变蛋
- 五加叶
- 广东土牛膝
- 虎牙
- 广防己
- 亚婆潮
- 泡桐叶
- 黄瓜
- 红树果
- 碎兰花根
- 感应草
- 变豆菜
- 黄锁梅叶
- 斜叶榕叶
- 红簕钩
- 枸骨叶
- 石鲫
- 淡花当药
- 绿花耧斗菜
- 澜江百合
- 莎草
- 黄花苜蓿
- 树头发
- 搬倒甑
- 诃子核
- 栝楼
- 水老虎
- 海非菜籽
- 毛冬青叶
- 可爱花
- 龙眼叶
- 大风子油
- 功劳子
- 水翁根
- 山苍子叶
- 冷蕨子草
- 无缝珠
- 刚毛香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