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屈草
拼音注音
Qiān Qū Cǎo
别名
败毒草、败毒莲、蜈蚣草、对叶莲
来源
为千屈草科千屈草属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壮,木质,黑褐色。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具短柔毛或无毛。单叶对生或轮生,无柄,叶片宽披针形或窄披针形。夏秋开紫色花,长穗状花序生于枝顶。朔果卵形,全包于宿萼内。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2~4钱;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荩草
- 鹊豆
- 艾纳香
- 鹦鹉
- 蜈蚣旗根
- 丁香枝
- 有柄石韦
- 荠菜
- 丝瓜根
- 念珠根黄芩
- 独叶一枝花
- 鸡毛狗
- 藤三七
- 倒根野苏
- 凤冠草
- 偷筋草
- 瓦草
- 番石榴子
- 鸭跖草
- 越王余筭
- 九头妖
- 亮菌
- 黄颡鱼颊骨
- 松节油
- 芜菁花
- 瑞香叶
- 大木通
- 水松叶
- 土金耳环
- 琴唇万带兰
- 桔梗
- 竹菌
- 大狗尾草
- 猴头菌
- 珠芽蓼
- 野鸦椿花
- 破布叶
- 铃兰
- 野菱根
- 荔枝壳
- 凤眼兰
- 芭蕉花
- 江珧柱
- 牡荆根
- 金石溜
- 肉豆蔻
- 榼藤子
- 杜松实
- 金刚散
- 董棕粉
- 松叶防风叶
- 松根
- 小对叶草
- 罗裙带根
- 海带
- 黄金菊根
- 坡参
- 蜣螂
- 辣椒
- 鳢鱼
- 大乌金草
- 吉利子树
- 豪猪肉
- 冰球子
- 野猪蹄
- 紫花鱼灯草
- 红轮千里光
- 光叶山黄麻
- 咬人狗
- 景天花
- 刺芋
- 红毛草
- 枫香树叶
- 槐耳
- 千屈草
- 双肾参
- 榕树
- 水将军
- 小朴松实
- 红花雪莲花
- 尖连蕊茶根
- 柳叶亚菊蒿
- 山柳菊
- 白果根
- 南瓜藤
- 树头菜
- 望月砂
- 粗糠柴
- 香豆蔻
- 金橘叶
- 狸尾草
- 华清香藤
- 叶下珠
- 荆三棱
- 小石仙桃
- 伯乐树
- 华南毛蕨
- 藏山药
- 扁竹根
- 花皮胶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