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余筭
《中华本草》:越王余筭
拼音注音
Yuè Wánɡ Yú Suàn
别名
越王竹、白珊瑚
英文名
White coral
出处
1.《南方草木状》: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余,南海有之。2.《岭表录异》:沙箸,生于海岸沙中。 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劲。
来源
药材基源:为鞭柳珊瑚科动物灯芯柳珊瑚、鳞灯芯柳珊瑚的群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Junceella juncea(Pallas)2.Junceella squamata Toeplitz采收和储藏:以垂肉入海底采收,洗净,晾干,击碎。
原形态
1.灯芯柳珊瑚,群体呈鞭状或简单分枝状,最长达70cm左右。中轴骨骼呈灰白色,颈而有弹性。生活时为黄色,水螅体有8个白色触手。干标本褐色后为淡黄色或灰白色。皮层厚,内含的骨我为双头棒锤形。骨针在显微镜下呈淡黄色。2.鳞灯芯柳珊瑚,形状同上种。唯生活时为白色或淡黄色。骨针在显微镜下无色。这是与上种的主要区别。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以上两种均栖息于水深8-20m的浅海区,附着在硬底可珊瑚礁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沿海、海南及西沙群岛的等海域。
化学成分
灯心柳珊瑚含二萜类灯芯柳珊瑚二萜( juncin)A、B、C、D、E、F。鳞灯心柳珊瑚含氯二萜内酯:鳞灯心柳珊瑚二萜内酯(junceelin)和鳞灯心柳珊瑚二萜内酯B,还含三丙酮胺(triacetonamine)。
药理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鳞灯心柳珊瑚中含有三丙酮胺(TAA),该化合物以23.2-75mg/kg剂量给小鼠、大鼠、豚鼠及家兔腹腔或静脉注射,均显着拮抗氯化钡、氯化钙、氯信和毒毛花甙G等药物及电刺激、机械结扎所造成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特别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室颤作用尤为显着。TAA减慢心率的作用与B及M受体的阴断无关,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心肌膜离子转运过程的结果。2.降压作用,海体微循环方法证明TAA具有降压和扩张血管作用。3.毒性` TAA给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284.2+/-0.01mg/kg,静脉注射LD50为252.5+/-0.02mg/kg。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利水;散结。主水肿;宿滞不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下水,破结气。2.《海药本草》: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膜中虚鸣,并宜煮服之。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榛蘑
- 盐肤子
- 巴豆霜
- 石菖蒲花
- 紫背草
- 断血流
- 干蕨鸡
- 白刺
- 漆树根
- 大铁扫把
- 蓝猪耳
- 桤木枝梢
- 棉花藤
- 水梨藤
- 黄葵
- 郁金
- 红芋
- 阴地蕨
- 三七
- 光素馨
- 千斤拔
- 瑞连草
- 上天梯
- 小麦苗
- 胆南星
- 对生耳蕨
- 草本威灵仙
- 黄花远志
- 蒲公英
- 水毛花
- 苹果叶
- 野芭蕉
- 秋葡萄茎
- 路旁菊
- 蒙古马兰
- 挂金灯
- 牡蛎
- 海莲果
- 鸦椿卫矛
- 午时茶
- 竹节菜
- 仙环小皮伞
- 一叶萩
- 景天三七根
- 油柑木皮
- 不灰木
- 亚乎奴
- 巴豆油
- 腹水草
- 蒲桃种子
- 西藏野花椒
- 决明子
- 水虾子草
- 牛耳枫根
- 蜂糖罐
- 槐耳
- 千屈草
- 黄金菊根
- 荩草
- 鹊豆
- 艾纳香
- 鹦鹉
- 蜈蚣旗根
- 丁香枝
- 有柄石韦
- 荠菜
- 丝瓜根
- 念珠根黄芩
- 独叶一枝花
- 鸡毛狗
- 藤三七
- 倒根野苏
- 凤冠草
- 偷筋草
- 瓦草
- 番石榴子
- 鸭跖草
- 越王余筭
- 九头妖
- 亮菌
- 黄颡鱼颊骨
- 松节油
- 芜菁花
- 瑞香叶
- 大木通
- 水松叶
- 土金耳环
- 琴唇万带兰
- 桔梗
- 竹菌
- 大狗尾草
- 猴头菌
- 珠芽蓼
- 野鸦椿花
- 破布叶
- 铃兰
- 野菱根
- 荔枝壳
- 凤眼兰
- 芭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