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藤
《中华本草》:棉花藤
拼音注音
Mián Huā Ténɡ
别名
山木通、木通、川本通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齿女萎的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var obtusidentata Rehd.et Wils.[C.obtusidentata(Rehd.et Wils. Hj.Eichle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
钝齿女萎,藤本,茎长3-4m。新枝被杖贴短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5-10cm,被短柔毛;中央小叶片宽卵形,长5-10cm,宽4.5-8.5cm,常不明显3裂,先端渐尖,基部多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少数钝牙齿较少,表面疏生伏贴短柔毛,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有多数花,腋生,比叶为短,花序梗均被伏短柔毛;萼片4,白色,开展,倒卵形,长7-9mm,两面被短柔毛;雄蕊多数,花丝比花药长5倍,无毛;心皮多数,被毛。瘦果纺锤形或狭卵形,干后黑色,宿存花柱长约2cm,被白色羽状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400-2300m的山坡灌丛中或阳坡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茎藤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4mm;表面黄绿或绿褐色,有纵棱及节,质脆易折断。叶对生,为三出复叶,具长柄;小叶片黄绿色或灰绿色,密被柔毛,边缘有疏锯齿。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
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消食止痢;利尿消肿;通经下乳。主食滞腹胀;泄泻痢疾;湿热淋证;水肿;妇女闭经及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念珠根黄芩
- 过岗龙
- 细叶草乌
- 桤木枝梢
- 西藏野花椒
- 牡荆根
- 日中花
- 小柳拐
- 细叶桉叶
- 南板蓝根
- 垂珠花
- 大管
- 貉肉
- 倒爪草
- 辽东鳞毛蕨
- 挖耳草根
- 鳞片水麻
- 篱天剑
- 厚朴
- 飞来鹤
- 沙地柏
- 十字苔草
- 独叶白芨
- 对叉疔药
- 土蜂
- 野黄麻
- 过江藤
- 大树三台
- 白花蛇舌草
- 鱼肠草
- 绒毛粉背蕨
- 丝茅七
- 工布乌头
- 慈竹花
- 美人蕉
- 盐麸叶
- 老虎须
- 椿叶
- 酸枣根
- 藏菖蒲
- 鸨油
- 碎米蕨
- 蜈蚣藻
- 毛叶西香罗勒
- 山扁豆
- 白叶瓜馥木
- 林背子
- 接筋草
- 翅茎蜂斗草
- 罗布麻叶
- 蓝靛
- 大发汗
- 光素馨
- 一口红
- 鸡子
- 白果根
- 木虾公
- 鬼盖
- 丁香根
- 塔黄
- 油茶根
- 松节油
- 秋木瓜
- 莲座蓟
- 越王余筭
- 野鸦椿花
- 榛蘑
- 盐肤子
- 巴豆霜
- 石菖蒲花
- 紫背草
- 断血流
- 干蕨鸡
- 白刺
- 漆树根
- 大铁扫把
- 蓝猪耳
- 棉花藤
- 水梨藤
- 黄葵
- 郁金
- 红芋
- 阴地蕨
- 三七
- 千斤拔
- 瑞连草
- 上天梯
- 小麦苗
- 胆南星
- 对生耳蕨
- 草本威灵仙
- 黄花远志
- 蒲公英
- 水毛花
- 苹果叶
- 野芭蕉
- 秋葡萄茎
- 路旁菊
- 蒙古马兰
- 挂金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