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蓝地花
拼音注音
Hónɡ Lán Dì Huā
别名
长茎飞蓬、紫苞飞蓬
来源
菊科红蓝多花Erigeron elongatus Ledeb.,以全草、根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新疆、四川。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活血。主治结核型、瘤型麻风,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
全草1~3钱;根3~5钱。炖肉服治眼病。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蓝地花
拼音注音
Hónɡ Lán Dì Huā
别名
灯盏花、白带丹
英文名
Herba of Longstem Fleabane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geron elongatus Lede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长茎飞蓬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50cm。主根较短,上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中部以上分枝,带紫色或少有绿色,疏被微毛。叶全缘,质较硬;基生叶集成莲座状,花后枯菱,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0cm,宽1-11mm。基部下处成叶柄;中部以上叶长0.5-7cm,宽0.7-8mm,先端急尖,无叶柄。头状花序通常较少,排列成伞房状或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条状披针形,紫色,有腺毛;舌状花二型;外围舌状,长不超过筒状花或等长,淡紫以,内层细管状,无毛;两性花筒状,黄色,上端裂片暗紫色。瘦果长圆状披针形;冠毛白色,2层。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的山坡和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活血。主结核型;瘤型麻风、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红蓝地花
拼音注音
Hónɡ Lán Dì Huā
别名
灯盏花、白带丹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全草。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直立草本,高20~70厘米,全株被毛。主根较短,上生多数须根。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缘上部具浅锯齿及缘毛。头状花序顶生,淡紫色。瘦果,扁平,冠毛为柔软的刺毛。
生于干燥草坡、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活血。治结核型、瘤型麻风。
复方
治眼雾:红蓝地花根三至五钱。炖肉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鲩鱼
- 黄杞叶
- 山一笼鸡
- 山棯叶
- 山棯子
- 山檨叶泡花树
- 山水芹菜
- 三爪金龙
- 三钻七
- 黄秋葵根
- 黄花鸢尾
- 井边茜
- 黄练芽
- 假茶辣
- 三叶排草
- 黄花地桃花
- 剪刀股
- 黄花菜
- 黄花蒿子
- 乳源木莲果
- 九仙草
- 九牛造
- 九管血
- 九莲灯
- 软骨藻
- 假辣蓼
- 僵蚕
- 黄花苜蓿
- 剪刀草
- 黄茄花根
- 夹蛇龟肉
- 花楸
- 山樱桃核
- 三楞草
- 红薯细辛
- 胡麻叶
- 花杜仲藤
- 荷花
- 三枝标
- 山油柑叶
- 山玉兰
- 虎尾轮根
- 山矾花
- 还筒子
- 九里香根
- 黄皮果核
- 假刺藤
- 黄缨菊
- 黄花蒿
- 黄茅
- 黄蓬花
- 黄藤
- 黑三棱
- 九节茶
- 井边草
- 三加
- 黄精
- 假蒟子
- 黄花仔
- 假鹰爪根
- 剪夏萝
- 黄荆子
- 堇叶山梅花
- 黄秋葵叶
- 三叶崖爬藤
- 假连翘叶
- 黄花獐牙菜
- 乳腐
- 黄筒花
- 假葡萄
- 假通草树皮
- 黄花地锦苗
- 黄花紫堇
- 人面子叶
- 润肺草
- 井底泥
- 黄皮根
- 黄羊油
- 假酸浆
- 黄花绿绒蒿
- 剑麻
- 劲直酢浆草
- 嘉兰
- 黄藤叶
- 四季素馨花
- 红螺塔
- 四方藤
- 圣罗勒
- 山丹花
- 胡麻仁
- 花椒
- 三枝叶
- 三角咪
- 山甜茶
- 虎皮楠
- 三出叶委陵菜
- 假木通
- 黄缅桂
- 三台红花
- 吉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