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根
《*辞典》:黄秋葵根
拼音注音
Huánɡ Qiū Kuí Gēn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刚毛黄秋葵的根。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刚毛黄秋葵,又名:桐麻、黄秋葵、野棉花、黄芙蓉、辛麻、豹子眼睛花。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密被黄色长刚毛。单叶互生,纸质,叶形有变异,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30厘米,掌状深裂,有5~9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具齿,两面被毛;叶柄长。花单生于叶腋,或数朵顶生,排成总状花序;苞片4~5,卵状披针形;萼5裂,裂片匙形,早落;花冠淡黄色,中央紫色,钟状,直径8~10厘米;雄蕊管长15毫米。蒴果长圆形,长5~7厘米,端尖,被粗毛,内含种子多数。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溪边。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北等地。
性味
①《贵州草药》:"苦,平。"
②《云南中草药选》:"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水肿,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吞服,每次0.5~1钱。
复方
①治水肿:桐麻根、水杨柳、水灯草根各三至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腹水:桐麻根、蜂蜜各一两,煨水服。泻水后,另用槲寄生五钱,煨水服,可防复发。(《贵州草药》)
③治尿路感染,水肿:黄秋葵根三至五钱,煎服;或用干根粉,每次五分至一钱,开水吞服。(《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阳桃花
- 苡芭菊
- 蕨根
- 万年蒿
- 水獭肝
- 黄土
- 石见穿
- 云实根
- 毛竹
- 醋栗
- 药王茶
- 厚朴子
- 天青地红
- 榧枝叶
- 万年青根
- 黄芽白菜
- 黄藤叶
- 龙须藤
- 候风藤
- 大叶钩藤根
- 大树皮
- 大火草根
- 太白鹿角
- 黄龙须
- 大叶贯众
- 毛稔根
- 银箔
- 水田碎米荠
- 鳞花草
- 紫荆果
- 毛柴胡
- 毛脉酸模
- 柴胡叶链荚豆
- 黄花独蒜
- 干漆
- 鱼蓼
- 大叶藤
- 大叶钓樟
- 草蚂蚱莲
- 猪毛蕨
- 石帆
- 铧尖草
- 柳叶鬼针草
- 一叶荻
- 云南小阴地蕨
- 莼
- 羊肌藤
- 蛤仔
- 野塘蒿
- 土大香
- 草贝母
- 天脚板果
- 川木香
- 小茴香
- 黄杞皮
- 扶栘木皮
- 竹鱼
- 慈竹气笋
- 鸡翎草
- 牛髓
- 地柏叶
- 轮环藤
- 华紫报春花
- 斑花杓兰
- 孔公孽
- 银鱼
- 假黄麻
- 浮小麦
- 紫油木皮
- 小蜡树
- 铜钱麻黄
- 黄山鳞毛蕨根
- 金剪刀
- 鹅内金
- 刺楸树皮
- 掉毛草
- 合树菌
- 阿育魏实
- 大叶矶松
- 罗勒
- 野樱桃根
- 下田菊
- 棣棠花
- 野兔毛
- 石上藕
- 金刚藤
- 托腰散
- 护心胆
- 虎掌草叶
- 羊角扭
- 鸡翮羽
- 鸡肾草
- 小通草
- 一颗针
- 贴骨散
- 岩葱
- 石凉伞
- 腊瓣花
- 羊屎条花
- 茵陈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