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花杓兰
《中华本草》:斑花杓兰
拼音注音
Bān Huā Sháo Lá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
原形态
紫点杓兰,陆生植物,高15-25cm。根状茎横走,纤细。茎直立,破短柔毛,在靠近中部具2枚叶。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2.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背脉上疏被短柔毛。花单生,白色而具紫色斑点,直径常不到3cm;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1.5-2.2cm;合萼片近条形或狭椭圆形,长1.2-1.8cm,先端2齿。背面被毛,边缘具细缘毛;花瓣几乎和合萼片等长,半卵形、近提琴形、花瓶形或斜卵状披针形,长1.3-1.8cm,内面基部具毛;唇瓣几乎与中萼片等大,近球形,内折的侧裂片很小,囊几乎不具前面内弯边缘;退化雄蕊近椭圆形,先端近截形或微凹;柱头近菱形;子房被短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寒山区林下或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山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含铜(0.1%),锰(0.1%),钛(0.01%),铝(1%),铁(2%),硅(1.2%)。
功能主治
镇静止痛;发汗解热。主神经衰弱;癫痫;小儿高热惊厥;头痛;胃脘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荞麦
- 金线包
- 藤黄
- 砗磲
- 木竹子油
- 铧尖草
- 梅花参
- 姜三七
- 百眼藤
- 接骨木根
- 建砂仁
- 吉林乌头
- 黄大豆
- 木天蓼
- 接骨木花
- 建兰根
- 稗根苗
- 狭叶瓦韦
- 建兰花
- 扁担杆
- 百解藤
- 金钱参
- 黄泡子
- 黄桷叶
- 巴掌草
- 木蜡树根
- 金背枇杷
- 白马骨根
- 半枝莲
- 扁竹兰
- 白骨走马
- 细叶藁本
- 萱草根
- 狭叶荨麻
- 还阳参
- 黄三七
- 黄桷皮
- 棉花根
- 金莲花
- 还阳草
- 吉祥草
- 白茅针
- 蘘荷花
- 扁豆根
- 金线草
- 木大力王
- 戟叶石苇
- 豪猪千
- 木香花
- 白郎花
- 毛冬瓜
- 尖药花
- 姜黄
- 金针菜
- 白蜡树皮
- 黄樟
- 黄泥菜
- 锯齿溪蟹
- 报春花
- 金金棒
- 百里香
- 白蜡树叶
- 韭菜莲
- 变豆菜
- 百灵草
- 金精石
- 百药煎
- 金腰箭
- 白螺蛳壳
- 半边菜
- 黄屈花
- 棉团铁线莲
- 尖叶子打虫药
- 木防己
- 金雀儿
- 半夏曲
- 木芙蓉
- 百齿卫矛
- 黄唇鱼鳞
- 金背枇杷叶
- 细叶刺针草
- 金钱木根
- 白金果榄
- 极丽马先蒿
- 堇宝莲叶
- 尖齿耳蕨
- 黄唇鱼心
- 姜花果实
- 景天三七
- 尖尾风根
- 大叶凤仙花
- 狭果茶藨
- 线叶金鸡菊
- 纤花耳草
- 细梗胡枝子
- 白鹤藤根
- 木本远志
- 卷茎蓼
- 木本胡枝子叶
- 白苞筋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