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楞木
《中华本草》:八楞木
拼音注音
Bā Lénɡ Mù
别名
八棱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Saussurea
出处
出自《饮片新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风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Serratula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7-8月间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风毛菊,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纺锤状。工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被微毛和腺,纵棱显着,上部分枝展开。根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0-30cm,羽状分裂,裂片5-8对,中裂片长圆状披针形,侧裂片狭长圆形,顶端钝,两面有短微毛和腺点;茎上部叶渐小,椭圆形、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无柄,或基部下延成翼柄以至茎部。头状花序多数,排成密伞房状,直径1-1.5cm总苞筒状,长8-12mm,宽5-8m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6层,外层短小,卵形,先端钝,中层至内层条状披针形,先端有膜质圆形具小齿的附片,常紫红色;小花紫色,花冠长10-14mm。瘦果,长3-4mm;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9海拔1000-1800m垢山坡草地、山谷草地或山脚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形状
干燥全草,茎类圆柱形,长70-100cm,粗的直径可达9mm,外表棕色,有棱线,叶痕突起。质坚而轻,髓部白色,中有一小孔。叶暗绿色或棕色,多已脱落,叶柄长。全体被毛茸。气弱,味苦。[br]以叶多、色绿、质嫩者为佳。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β-檀香萜醇(β-santalol),含量为16.843%,还含二氢去木香内酯(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γ-和δ-毕澄茄烯(cadinene),芳樟醇(linalool),β-芹子烯(β-selinene),1,8a-二甲基-7-异丙烯基-1,2,3,5,6,7,8,8a-八氢萘(1,8a-dimethyl-7-isopropenyl-1,2,3,5,6,7,8,8a-octahydronaphthalene),2,5,5-三甲-8-亚甲基-2,4a,5,6,7,8,9a-八氢-1H-苯并环康烯(2,5,5-trimethyl-8-methylene-2,4a,5,6,7,8,9,9a-octahydro-1H-benzocycloheptene),4aβ,8β-二甲基-7α-异丙基-4a,5,6,7,8,8a-六氢-2(1H)-萘酮[4aβ,8β-dimethyl-7α-isopropyl-4a,5,6,7,8,8a-hexahydro-2(1H)-naphthalenone],4a,8-二甲基-2-异丙基-3,4,4a,5,6,8a-六氢-1(2)-萘酮[4a,8-dimethyl-2-isopropyl-3,4,4a,5,6,8a-hexahydro-1(2H)-naphthalenone],十六烷(hexadecane),β-金合欢醛(β-farnesal),β-金合欢醇(β-farnesol),3,8,8-trimethyl-6-methylene-octahydro-1H-3a,7-methanoazulene-5-ol),2,6-二叔丁基-1,4-苯醌[2,6-di(tertbutyl)-1,4-benzoquinone],δ-毕澄茄醇(δ-cadinol),β-桉叶醇(β-eudesmol),十七烷(heptadeca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1-1,7,7a甲甲基-1a,2,4,5,6,7,7a,7b-八氢-1H-环丙[a]萘[1,1,7,7a-tetramethyl-1a,2,4,5,6,7,7a,7b-octahydro-1H-cycloprop[a]-anphthalene]等共29个尬发。另含风毛菊内酯(japonicolactone),风毛菊内酯-10-O-β-D-葡萄糖甙(japonicolactone-10-O-β-D-glucoside),槲皮素-3-O(6-巴豆油酰基)-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6-crotonyl)-β-D-glucoside],山柰酚-3-O(6-巴豆油酰基)-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6-crotonyl)-β-D-glucoside],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side)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side),丁香甙(syringin),丁香甙甲醚(syringin methylether),α和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amyrin palmitate),羽扇豆醇(lupeol),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羽扇豆醇棕榈酸酯(lupeol palmitate),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二十五烷(pentacosane),蜡酸(cerotic acid).
性味
味苦;辛;性平
炮制
洗净,拣去杂草,切成小段,晒干,生用。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1、治风湿关节痛;青竹标三至五钱,煎水服2、治跌打损伤:青竹标一两,泡酒服。3、治麻风:青竹标、炒米柴、毛桐各等量,煎水常洗。(选方出《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活血祛风,散痹止痛。2.《贵州植药调查》:舒筋活络,追风镇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八楞木
拼音注音
Bā Lénɡ Mù
别名
八棱麻(《药材学》),青竹标(《贵州植药调查》),八面风、三棱草(《贵州草药》)。
出处
《饮片新参》
来源
为菊科植物风毛菊的全草。七月左右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粗肥,高50~150厦米,具疏生的腺点及细毛,纵棱显着,上部分枝展开。根生叶和下部叶有柄,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7~8对,顶端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两侧裂片狭长椭圆形,先端圆钝,两面具腺点和细毛;上部叶逐渐狭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无柄,或基部下延成翼柄以至茎部。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1.6厘米,成密集的伞房花丛;总苞管状或高杯形,长8~12毫米,宽6-8毫米;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短小,先端圆钝,中层及内层苞片线形,顶端具膜质圆形的附片,背部及先端通常紫红色;管状花冠紫红色,长10~14毫米。瘦果长约4毫米;无毛;冠毛2层,外层较短,内层羽毛状。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华东及中南各地。
形状
干燥全草,茎类圆柱形,长70~100厘米,粗的直径可达9毫米,外表棕色,有棱线,叶痕突起。质坚而轻,髓部白色,中有一小孔。叶暗绿色或棕色,多已脱落,叶柄长。全体被毛茸。气弱,味苦。
主产江苏。
性味
辛苦,平。
①《饮片新参》:"味苦,性平。"
②《贵州植药调查》:"辛苦,寒。"
炮制
洗净,拣去杂草,切成小段,晒干,生用。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风。
①《饮片新参》:"活血祛风,散痹止痛。"
②《贵州植药调查》:"舒筋活络,追风镇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
《饮片新参》:"血虚气弱者忌用。"
复方
①治风湿关节痛:青竹标三至五钱,煎水服。
②治跌打损伤:青竹标一两,泡酒服。
③治麻风:青竹标、炒米柴、毛桐各等量,煎水常洗。(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芷叶
- 拔毒散
- 艾叶
- 白沙虫药
- 半蒴苣苔
- 半边山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安徽刺黄柏
- 白刺
- 矮醋栗
- 北风草
- 巴豆叶
- 扁豆根
- 白透骨消
- 白头翁花
- 半边苏
- 半边钱
- 布荆
- 扁豆衣
- 斑瓣虎耳草
- 白豆
- 白豆蔻
- 阿育魏实
- 半夏
- 半边藕
- 布渣叶
- 扁果
- 扁秆藨草
- 白苋
- 波棱瓜
- 白三七
- 矮杨梅果
- 白猪栗
- 半拉子
- 白石花
- 半边莲
- 白犁头草
- 白茎鸦葱
- 凹裂毛麝香
- 扁竹根
- 扁藤
- 白药
- 抱树莲
- 白叶花柴
- 鹌鹑
- 白花蛇头
- 白蜡树皮
- 白叶火草
- 白果槲寄生
- 白木
- 白花夏枯草
- 安龙香科科
- 白千层叶
- 矮杨梅
- 白果紫草
- 巴掌草
- 白花甜蜜蜜
- 斑地锦
- 白荷花露
- 白薯莨
- 杯苋根
- 八仙过海
- 白接骨
- 白九股牛
- 布狗尾
- 白叶藤
- 巴东岩白菜
- 白芥子
- 白蒿
- 白薇
- 冰草白穗
- 葛谷
- 扁樱桃
- 白花龙胆
- 白酒草
- 白金果榄
- 巴戟天
- 扁竹测
- 木槿
- 野芭蕉
- 竹根七
- 小羊桃
- 水蛭
- 穗花蛇菰
- 水豆瓣
- 毛药
- 藤本夜关门
- 笔筒草
- 草血竭
- 黄花菜子
- 臭草
- 水松枝叶
- 白花菜
- 朱砂菌
- 毛柄短肠蕨
- 秀丽野海棠
- 棕树心
- 黑种草子
- 多蒴曲尾藓
- 刺南蛇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