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刺根
《*辞典》:白叶刺根
拼音注音
Bái Yè Cì Gēn
出处
福建
来源
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
原形态
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长棘刺,幼枝被褐色鳞片。叶亚革质,倒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4.5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浑圆,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银灰色鳞片,常脱落,下面鳞片较密;叶柄长4~7毫米。花簇生于叶腋成短总状花序,银白色,外面密被鳞片;花被简短,杯状,长2毫米,上部4裂,内面无毛或疏生白色星状毛;雄蕊4;花柱无毛。果实卵球形,长5~8毫米,密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福建、台湾一带。
形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多切成短段,径约1~2厘米,外表暗棕色,栓皮剥落,有明显的纵沟纹。质极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栓皮层浅红棕色,中柱浅黄色,致密而坚实。
性味
酸涩,平。
功能主治
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
复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福建胡颓子鲜根一至三两,酒适量,猪瘦肉四两。加水炖服。
②治肾亏腰痛:福建胡颓子根一至二两。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调服。(性味以下出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花松萝
- 虎咬癀
- 花生衣
- 白鹇
- 关木通
- 功劳根
- 丝棉木叶
- 黄花母
- 冠果草
- 花酸苔
- 古山龙
- 黄花菜
- 丽江青木香
- 黄精叶钩吻
- 光叶闭鞘姜
- 黄花夹竹桃叶
- 黄花铁线莲
- 大蓑衣藤根
- 黄花倒水莲
- 黄药子
- 花叶秋海棠
- 花叶假杜鹃
- 大鱼鳅串
- 花皮胶藤
- 黄荆枝
- 两色瓦韦
- 黄背草苗
- 黄皮血藤
- 大黄蜂子
- 锡矿
- 芒小米草
- 蒙自赤杨
- 丽江独活
- 虎掌草叶
- 对叶油麻根
- 华西小石积
- 薅田藨根
- 光肺筋草
- 大萼鹿角藤
- 黄背草根
- 马尾伸筋草
- 六大天王
- 弹裂碎米荠
- 仙人杖
- 蔓胡颓子根
- 蒙自虎耳草
- 蒙自草胡椒
- 黄瓜仁草
- 两色乌头
- 大黄连刺
- 蔓胡颓子叶
- 白花甜蜜蜜
- 野葡萄根
- 野鸡草
- 大过路黄
- 蚂蚁上树
- 大麻叶佩兰
- 黄皮果核
- 黄皮树皮
- 大酸浆草
- 马桑寄生
- 大飞扬草
- 肉根还阳参
- 乱角莲
- 大金香炉
- 黄荆根
- 黄背草果
- 光决明
- 黄牛毛藓
- 黄秋葵根
- 蒙古扁桃
- 黄蜀葵叶
- 虎掌南星
- 蔓生百部
- 花脸细辛
- 大金钱草
- 花叶九节木
- 黄珠子草
- 花拐藤根
- 花叶狗牙七
- 虎耳还魂草
- 对叶油麻叶
- 黄瓜藤
- 光头稗子
- 白八角莲
- 光头前胡
- 黄花苜蓿
- 花叶矮沱沱
- 野鸦椿
- 花唐松草
- 黄莲花
- 黄缅桂果
- 光叶巴豆
- 大过山龙
- 光叶水苏
- 黄粱米
- 光杆琼
- 黄耆茎叶
- 黄花山柰
- 黄缅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