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根
《中华本草》:北豆根
拼音注音
Běi Dòu Gēn
别名
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马串铃、狗骨头、野豆根、山豆根、黄根、黄条香苦豆根、山豆秧根(内蒙)。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已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挖,除去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
蝙蝠葛 多年生缠绕藤本,长达10m以上。根茎细长、横走,黄棕色或黑褐色,有分枝。小枝绿色,有细纵纹。叶互生;圆肾形或卵圆形,边缘3-7浅裂片近三角形,长、宽各5-15cm,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掌状脉5-7条;叶柄盾状着生,长6-15cm。腋生短圆锥花序,总花梗长3-7cm;花小,黄绿色,有小苞片;雄蕊10-20;雌花心皮3,分离。核果扁球形,直径8-10mm,熟时黑紫色,内果皮坚硬,肾状扁圆形,有环状突起的雕纹。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援于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形状
性状鉴定 根茎细圆柱形,略弯曲,有分枝,长30-50cm,直径3-8mm。表面黄棕色至褐棕色,有纵皱纹、细长须根或突起的须根痕,外皮极易脱落。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淡黄色,中心有髓。气微,味苦。以条粗、外皮黄棕色、断面浅黄色者为佳。[br]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不连成环。木栓层断续存在。皮层有少数不规则形石细胞。中柱鞘纤维呈新月形,两侧有石细胞群。外韧型维管束之高阁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射线较宽,有石细胞散在。髓细胞具纹孔。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针晶和棒晶。粉末特征:灰棕色。①石细胞单个散在,多呈不规则分技状,直径43-147μm,少数长至370μm,壁厚12-34μm,孔沟明显,胸腔较大,有的具1-3个横隔,分成2-4小腔,内含棕色物或细小草酸钙砂晶;另有少数石细胞呈类图形、类长方形或类三角形,壁稍厚,有的可见层纹。②韧皮纤维成束或散离,呈长梭形,边缘平整或有凸凹,直径17-46μm,壁厚5-12μm,纹孔斜裂缝状、人字形或十字形,孔沟明显,胞腔有时具分隔,内含草酸钙砂晶。③皮层细胞及射线细胞含有较多草酸钙砂晶,少数草酸钙方晶。此外,有木纤维,具缘纹乱及网纹导管。
化学成分
蝙蝠葛根茎含山豆根碱(dauricine),6-去甲山豆根碱(daurinoline),6’-去甲山豆根碱(dauricinol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青藤碱(sinomen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6,6'二去甲山豆根碱(dauricoline),尖防已碱(acutu-mine),N-去申尖防己碱(N-acuturnidine),蝙蝠葛辛(bianfugcine),蝙蝠葛定(bianfugedine),蝙蝠葛宁(bianfugenine),碎叶紫堇碱(cheilanthifoline),光千金藤碱(stepharine),光千金藤定碱(stepholi-dine),蝙蝠葛波芬碱(menisporphine),7’-去甲山豆根碱(dau-risoline),7,7'-二去申山豆很碱(dauriciline),山豆根波芬诺灵碱(dauriporphinoline)。叶含去羟尖防已碱(acutuminine)。
性味
苦;寒;有小毒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5g,加氨试液5ml润湿,放置20min,加氯仿50ml,振摇,放置罡1h,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10 %盐酸溶液5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层,置 2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碘试液,产生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 2g,加氨试液 1.5ml及苯15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用0.5%硫酸16ml分4次提取。酸液合并,用浓氨水碱化,再以氯仿20ml分4次提取。氯仿液合并,加无水硫酸钠少许脱水,放置lh,滤过,浓缩至约0.8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豆根碱加氯仿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两溶液点于同一硅胶H-CMC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80:20)(每 10ml混合液中加 6滴氨水)展开后,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归经
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痄腮;泻痢;黄疸;风湿痹痛;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9g。治咽喉肿痛宜含于口中缓缓咽下。外用:适量,研未调敷或煎水泡洗。
制剂
北豆根片。
临床应用
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北豆根
拼音注音
Běi Dòu Gēn
别名
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
英文名
RHIZOMA MENISPERMI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形状
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性味
苦,寒;有小毒。
鉴别
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 0.3~ 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归经
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西藏点地梅
- 锈叶野牡丹
- 艳山姜
- 紫茎棱子芹
- 白犁头草
- 滨海前胡
- 西南槐树
- 杜鹃花果实
- 西藏花椒
- 紫背黄芩
- 滇南寄生
- 白扁豆皮
- 西南鹅掌柴
- 羽叶山蚂蝗
- 羊角纽花
- 羊角藤
- 西伯利亚蓼
- 紫背金盘草
- 罗裙带根
- 西南水芹
- 泡囊草根
- 白云花根
- 锈毛络石
- 斑叶紫金牛
- 西南文殊兰
- 断肠草
- 普陀南星
- 滇池海棠
- 披散糖芥
- 羊蹄暗消
- 膜缘木香
- 紫花一炷香
- 白八角莲
- 罗汉果根
- 杜鹃花根
- 波缘假瘤蕨
- 羊踯躅根
- 西藏角蒿
- 羊屎条花
- 披针叶卫矛
- 白托柄菇
- 白云瓜花
- 白叶花柴
- 白对节子叶
- 白丁香
- 老枪谷子
- 披针叶毛茛
- 罗甸沟瓣
- 婆罗门皂荚
- 老虎俐根皮
- 羽叶丁香
- 莠狗尾草
- 白头翁花
- 老鸦花藤
- 树头芭蕉
- 滇竹根七
- 排钱草根
- 紫花鱼灯草
- 斑花杓兰
- 老枪谷叶
- 老枪谷根
- 西藏马先蒿
- 紫云英马蓝
- 西伯利亚青兰
- 水八角莲
- 滇白芷果
- 老鼠吹箫
- 滇崖爬藤
- 猪蓼子草
- 西藏圆柏
- 良旺茶
- 西藏野花椒
- 滇缅古柯
- 水冬瓜叶
- 灯心草根
- 猪母柴根
- 白千层叶
- 罗汉松实
- 树头菜根
- 荡皮参
- 滇地黄连
- 斑瓣虎耳草
- 滇白药子
- 独脚蟾蜍
- 滇南马钱
- 羊角藤叶
- 水冬瓜根
- 紫筒草根
- 罗汉松根皮
- 婆婆指甲菜
- 白常山
- 獐耳细辛
- 滇羌活
- 滇常山
- 滇姜三七
- 杉蔓石松
- 羊齿天冬
- 绿花耧斗菜
- 泡桐叶
- 西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