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坚荚树
《中华本草》:白花坚荚树
拼音注音
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
别名
坚荚树
出处
《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又似土栾叶,极大而光泽。开黄花,结小红子。其叶味苦,采嫩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美国植物分类专家 A.Henry于1888年首先将其考定为忍冬科的 Viburnum sempervirens K.Koch,以前我国学者也继承了 Henry的结论。 但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常绿荚蒾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semperuirens D. Doch.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荚蒾 常绿灌木,高可达4m。树皮褐色,当年生枝淡黄色或灰褐色,四角状,去年生枝变紫褐色或灰褐色,近圆柱状。叶对生;叶柄长5-15mm,带红紫色;叶片革质,叶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有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央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至钝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至钝形,有时稍圆,全缘或上部具少数浅齿,上面有沟泽,下面有微细褐色腺点,侧脉3-4(-5)对,最下一对伸长而多少呈离基3出脉状,上面深凹陷,下面明显凸起。复伞形聚伞花序顶生,直径3-5cm;总花梗很短,第1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3-4级辐射枝上;萼筒筒状倒圆锥形,长约1mm,萼檐具5微齿;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4mm;雄蕊5,稍高出花冠;花柱稍高出萼齿。核果红色,近于形或卵状,长约8mm;核扁圆形,腹面凹陷,背面凸起。花期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续伤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圆叶茅膏菜
- 毛叶黄药
- 圆锥花南蛇藤根
- 单条草
- 岩椒草
- 猕猴桃根
- 连翘根
- 宽筋藤
- 倒水莲
- 毛梾枝叶
- 毛麝香
- 地黄连
- 圆叶乌头
- 圆叶母草
- 毛黄堇
- 轮环藤
- 米碎花根
- 地贵草根
- 毛青杠
- 吊岩风
- 云香草
- 岩藿香
- 多脉鹅耳枥
- 绵羊血
- 丁香露
- 地五泡藤
- 米饭花果
- 野冬菊
- 单头紫菀
- 鸊鷉
- 地石榴花
- 岩景天
- 驴断肠
- 倒吊笔叶
- 毛叶石楠
- 多头苦荬
- 多穗石柯
- 雷公藤
- 毛冬青
- 冬瓜藤
- 东风菜
- 米仔兰花
- 东当归
- 雷公连
- 岩白菜素
- 冬瓜瓤
- 路边姜
- 东风螺
- 猫耳朵草
- 铃茵陈
- 满江红
- 冬凌草
- 东风草
- 圆叶南蛇藤茎
- 东风橘
- 孔雀尾
- 元元草
- 铃铃草
- 昆明鸡脚黄连
- 满江红根
- 宽叶鼠曲草
- 多穗石柯茎
- 猫儿黄金菊
- 丁香树皮
- 圆叶锦葵
- 宽羽线蕨
- 块茎糙苏
- 驴耳风毛菊
- 多穗石柯果
- 可爱复叶耳蕨
- 多穗石柯根
- 圆叶锦葵根
- 宽叶杜香
- 岩凤尾蕨
- 多穗石柯叶
- 宽穗兔耳风
- 库页悬钩子
- 宽叶独行菜
- 宽尾石韦
- 扁轴木
- 东风橘根
- 东北延胡索
- 东北鼢鼠
- 莲须
- 东北溲疏
- 东风螺壳
- 满山红
- 叩头虫
- 毛柄短肠蕨
- 轮伞五加
- 六蛾戏珠
- 宽叶荨麻
- 圆叶乌桕
- 东北桤木
- 宽唇神香草
- 兜冠黄共享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宽瓣红景天
- 亚香棒虫草
- 昆明堵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