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根
《中华本草》:白果根
拼音注音
Bái Guǒ Gēn
别名
银杏根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nkgo biloba L.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带的天然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形状
1.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可达1mm,直径0.5-3.0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横 向皮孔及侧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有菊花心,呈放射状环。皮部带纤维。气微,味淡。[br]2.显微鉴别 木栓层明显,皮层较宽,散有纤维束及分泌细胞。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排列成环状,木质部宽广,中心为薄壁细胞。
性味
甘;性温
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主遗精;遗尿;夜频多,白带,石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注意
有实邪者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白果根
拼音注音
Bái Guǒ Gēn
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果"条。
化学成分
根皮含白果苦内酯C、M、A、B。
性味
味甘,性温平,无毒。
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弱。治白带,遗精。并配合用于其他虚弱劳伤等症。
注意
寒盛未解,勿用。
复方
治遗精:白果根二两,何首乌(鲜)二两,左转藤二两,糯米半斤。盛猪小肚子内,加冰糖炖服。(性味以下出《重庆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黄鼠狼
- 心叶黄花仔
- 小朝天罐
- 新疆一支蒿
- 小叶爬岩香
- 密花轮环藤
- 小青藤香
- 菱叶山蚂蝗
- 小叶假耧斗菜
- 蓝桉
- 裂蹄
- 莱菔
- 蓝茶
- 赖草
- 萝藦
- 溪荪
- 蒌叶
- 螺蛳
- 焮麻
- 席草
- 喜树
- 犀肉
- 葎草
- 扁藤叶
- 蝼蛄
- 蕗蕨
- 蛎菜
- 犀角
- 杏李
- 夏丸
- 信石
- 菱壳
- 莲衣
- 菱蒂
- 小檗
- 落葵
- 柏脂
- 莲雾
- 下草
- 蓝树
- 瓠子子
- 杏子
- 蘽根
- 蓝实
- 蒌油
- 蒌蒿
- 菱叶
- 山油柑果实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山柑算盘子
- 落花生枝叶
- 小果倒地铃
- 星毛羊奶子
- 小叶眼树莲
- 小叶鹅掌柴
- 小果金花茶叶
- 小九头狮子草
- 裂叶双盖蕨
- 小果野葡萄藤
- 莲生桂子花
- 裸茎千里光
- 山檨叶泡花树
- 小叶密花远志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苜蓿根
- 萝芙木
- 拔毒草
- 木兰皮
- 旋花
- 杏花
- 白柳
- 白皮柯
- 扁果
- 白花穿心莲
- 山柰
- 莱菔子
- 山楂
- 蓼螺
- 喜树叶
- 河口莲座蕨
- 蝲蛄石
- 莲花
- 蓼实
- 蓝叶棵
- 莱菔叶
- 仙茅
- 小麦
- 消石
- 萝藦子
- 蓝靛
- 山矾
- 十萼茄
- 犀牛皮
- 菱粉
- 盒子草
- 熊骨
- 小叶罗汉松
- 仙环小皮伞
- 小叶蛇总管
- 红毛悬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