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里红
拼音注音
ā Lǐ Hónɡ
别名
落叶松茸
来源
真菌类多孔菌科层孔菌属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Vill. ex Fr.) Ames,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除去粗皮晒干或搓碎。
性味
甘、苦,温。
功能主治
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用于咳嗽,哮喘,胃痛,胃酸过多,尿路结石,肾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咽喉炎,牙周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2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阿里红
拼音注音
ā Lǐ Hónɡ
别名
落叶松茸(《新疆中草药手册》)。
出处
《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苦白蹄的干燥菌瘤。夏、秋采收,除去粗皮晒干。
原形态
[b]苦白蹄[/b],又名:药用层孔。菌盖马蹄形,通常拳头大或更大,白色至淡黄色,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渐开裂变粗糙,有时有同心环带,边缘钝;菌肉软,粉白色,疏松质轻,老时易碎;菌管白色,多层。孢子无色,光滑,卵形。
生境分布
生于松及落叶松的树干上。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含多种三萜和甾体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齿孔酸和去氢齿孔酸。其他尚分得齿孔醇、齿孔二醇、齿孔醛、硫色多孔菌酸、麦角甾四烯-4,6,8(14),22-酮-3、麦角甾醇、角鲨烯、乙酸齿孔醇酯、3α-羟基-4,4,14α-三甲基-Δ2-5α-娠烯-20-酮、去氢齿孔酮酸等。
性味
味甘苦,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
复方
①治咳嗽,哮喘:阿里红一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痛,胃酸过多:阿里红一钱五分,搓碎,水煎服。
③治尿路结石,肾炎:阿里红、缬草各一钱五分。水煎取汁,加蜂蜜服。
④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阿里红、刺糖各一钱。温开水冲服。
⑤治咽喉炎,牙周炎:阿里红适量,煎水含漱。
⑥治毒蛇咬伤:阿里红适量,搓细末,醋调敷患处。(性味以下出《新疆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阿里红煎服,每次1.5~3钱,每日2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观察105例,经治五疗程,结果近控13例(12.4%),显效49例(46.7%),好转36例(34.8%)。有效率93.9%。初步观察,镇咳、平喘效果较祛痰为好,对单纯型疗效较喘息型为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棕板
- 南沙参
- 海莲果
- 大黄花
- 安徽小檗
- 树葱
- 野梨枝叶
- 樟木钻
- 玉蝉花
- 滇榧子
- 大过路黄
- 白石脂
- 黄花山柰
- 白龙穿彩
- 冰草根
- 猪肺
- 雷公藤
- 咸酸蔃
- 乌豆根
- 九香虫
- 樟柳头
- 莸
- 红木耳
- 中华赛爵床
- 梨树根
- 樟梨
- 凹裂毛麝香
- 浙江七叶树
- 樟树根
- 棕榈子
- 山野芋
- 猪毛蕨
- 西瓜子仁
- 黑沙蒿
- 大青
- 麻叶绣球
- 矮叶书带蕨
- 水草乌
- 矮脚罗伞
- 蜣螂
- 金钮扣
- 百足藤
- 暗鳞鳞毛蕨
- 新疆木通
- 毛大丁草根
- 华鹅耳枥
- 叶上花
- 慈竹笋
- 樟
- 沼泽念珠藻
- 栗壳牛肝菌
- 小花清风藤根
- 浙贝母
- 暗紫贝母
- 獐肉
- 浙江铃子香
- 棕榈根
- 樟梨子
- 榆蘑
- 雷公连
- 老鹳草
- 矮脚南
- 篦梳剑
- 梓菌
- 阿利藤
- 矮脚枫叶
- 钩栗
- 臭樟
- 兜兰
- 毛轴铁角蕨
- 全蝎
- 青丝龙
- 回回蒜果
- 南粤马兜铃
- 枪花药
- 血当归
- 含羞草根
- 挖耳草根
- 鸬鹚翅羽
- 杜松
- 毡盖木耳
- 太白鹿角
- 鸡爪风
- 海南三七
- 小一口血
- 地梢瓜
- 鹤顶兰
- 金盏菊根
- 小接筋草
- 西藏桃叶珊瑚果
- 乌木屑
- 阿尔太多榔菊
- 山乌桕叶
- 蔷薇枝
- 巴豆叶
- 标杆花
- 老鼠脚迹
- 苍蝇草
- 胡桃油
- 天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