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淋草
《中华本草》:白淋草
拼音注音
Bái Lín Cǎo
别名
接骨风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茎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longicaulis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亚灌木或草本,高20-80cm。全株无毛,茎绿色。叶对生,基部着生;叶柄长1.5-2.5cm,同对叶不等长;托叶小,膜质,三角形;叶片鲜时多汁,干时厚纸质,宽椭圆形或宽卵形,长5-12cm,宽2-4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微缺,两边稍不对称,钟乳体棒状,全缘或上部边缘啮齿状;基出脉3条,弧形向上达叶端。花序成对腋生,雄花序二歧聚伞状紧缩成近头状;雄花有短梗,花被片4,不等大,雄蕊4,退化子房极小;雌花有长约1mm花梗,花被片4,镊合状排列,瘦果卵圆形,中间有一圈紫褐色环带,边缘有紫褐色斑点。花期1-2月,果期3-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m左右的山坡、林下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
性味
淡;性凉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解毒敛疮。主跌打损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鱼串草
- 白榄根
- 茅香根
- 马尾伸筋
- 芒萁骨根
- 面根藤
- 黄荆沥
- 黄藁本
- 黄稔根
- 对叶散花
- 虎斑游蛇
- 黄藨根
- 大鳞毛蕨
- 黄瘤孢
- 大金牛草
- 大鱼鳔花
- 大黄草
- 当归藤
- 黄瓜根
- 关苍术
- 了哥王根
- 大还魂草
- 大金银花
- 定木香
- 黄竹参
- 荷叶金钱
- 花生油
- 定经草
- 黄茄花
- 黄花蒿
- 岗松根
- 天竺桂
- 黄花仔
- 黄藤叶
- 黄草花
- 两面刺
- 大黄花
- 两栖蓼
- 亮叶茉莉
- 黄缨菊
- 荷苞花根
- 公鸡头叶
- 黄花稔
- 光素馨
- 地牯牛
- 大风药叶
- 卵叶鳞始蕨
- 大风药
- 白杨树皮
- 野靛
- 杯苋根
- 桃儿七果
- 茅膏菜
- 通泉草
- 柠条
- 花红叶
- 菘菜
- 鹿寿草
- 华西小石积
- 毛叶巴豆
- 梨果仙人掌
- 胡萝卜
- 茴香虫
- 大石韦
- 刺菠
- 黄羊角
- 黄羊肉
- 对节树根
- 对叶四块瓦
- 对生耳蕨
- 对马耳蕨根
- 膜蕨囊瓣芹
- 芒刺复叶耳蕨
- 黄秋葵叶
- 光叶地不容
- 芒气笋子
- 蔓斑鸠菊
- 马尔康水黄连
- 芒消
- 芒果核
- 光叶巴豆树
- 花蚊虫
- 黄花香茶菜
- 虎胆
- 虎肉
- 荭草根
- 公英叶风毛菊
- 黄花木
- 光慈姑
- 藜芦
- 密马
- 墨地
- 墨七
- 菱
- 白果根
- 瓠子
- 白粉蝶
- 杯苋
- 小黄鼠狼
- 心叶黄花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