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秆藨草
《中华本草》:扁秆藨草
拼音注音
Biǎn Gǎn Pāo Cǎo
别名
水莎草、三棱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扁秆藨草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根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
扁秆藨草,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具匍匐根茎和块茎。秆较细,三棱柱形,平滑,基部膨大。叶基生或秆生;叶片线形,扁平,宽2-5mm,基部具长叶鞘。叶状苞片l-3,长于花序,边缘粗糙。聚伞花序头状,有小穆l-6;小穗卵形或长圆卵形,长10-16mm,褐锈色,具多数花;鳞片长圆形,长6-8mm,膜质,褐色或深褐色,疏被柔毛,有1条脉,先端有撕裂状缺刻,具芒;下位刚毛4-6条,有倒刺,长为小坚果的1/2-2/3;雄蕊3;花柱长,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或宽倒卵形,扁,两面稍凹或稍凸,长3-3.5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河边、沟边、湖边及田边近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青海、山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通经;行气消积。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胸腹胁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豆叶
- 萱草
- 白苏叶
- 金钗
- 金鸡勒
- 郎伞木
- 木瓜核
- 木鳖子
- 家兔骨
- 布渣叶
- 檵花叶
- 蛤叶薯
- 杧果
- 榉树叶
- 巴巴花
- 木竹子
- 黄土
- 木菠萝
- 梦花
- 姜皮
- 接骨木
- 白藤
- 金蛤蟆
- 蛤仔壳
- 木苎麻
- 巨紫堇
- 辉葱
- 鹤草芽
- 玄台
- 白蔹
- 莕菜
- 金鸡纳
- 鸭皂树皮
- 鹰不扑
- 白花射干
- 苋菜
- 野京豆
- 山岗荚
- 狭叶桃叶珊瑚
- 狭叶香茶菜
- 卷边桩菇
- 纤花千金藤
- 金边龙舌兰
- 尖连蕊茶根
- 腺花香茶菜
- 尖顶羊肚菜
- 百里香叶杜鹃
- 木半夏
- 扁青
- 金露梅
- 锯鲨肝
- 蝴蝶树
- 线叶蓟
- 锯锯藤
- 锯齿草
- 冰片
- 檵花根
- 木棉皮
- 木奶果
- 八楞麻
- 梅核仁
- 叫姑姑
- 锯鲨胆
- 锯鲨翅
- 蝴蝶果
- 百味叶
- 白鱼尾
- 金鱼草
- 景天
- 接骨丹
- 家白蚁
- 巴山虎
- 笔仔草
- 博落回
- 接气草
- 木鳖根
- 碧桃干
- 北鹤虱
- 细葛缕子
- 蘘草
- 白萆薢
- 木馒头
- 八角乌
- 金鱼藻
- 黄根
- 姜炭
- 金石斛
- 橘叶巴戟
- 百合花
- 接骨树
- 金缕梅
- 白菖
- 木槿花
- 木瓜枝
- 金鸡尾
- 木瓜根
- 半截叶
- 荨麻根
- 白鬼笔
- 白鸭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