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蔻
《中华本草》:白蔻
拼音注音
Bái Kòu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收,烘干或阴干。
原形态
滑叶山姜,多年生直立草本。茎较粗壮。叶柄长3-6cm;叶舌长1.5-2cm,钝,革质;叶鞘具条纹;叶片线状被针形,长达60cm,宽约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革质,上下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直立,长40-50cm,宽约4cm,下部无毛,上部密被长柔毛;花3-5朵聚生,花梗极短;苞片卵形,花时脱落,长约1.5cm;小苞片与苞片相似,惟较小;花萼近钟状,长9-10mm,无端不规则齿裂,一侧开裂至中部;花冠管长7-8mm,裂片长圆形,长1.5-1.8cm,内凹,背面被柔毛,后方的一枚先端有小尖头,下部具缘毛;唇瓣卵形或圆形,长1.4cm,宽l-1.2cm,先端微凹,基部略收缩;侧生退化雄蕊线形,极短,花丝长4-5mm,花药长6mm;子房球形,被绢质长柔毛。花期2-3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路边和草丛等潮湿之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蒴果呈长椭圆形,长1.2-1.6cm,表面光滑,黄棕色,去果皮后三室,每室有种子4-8粒,内果皮与假种皮紧密包裹着种子团,不易分开;种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6mm,背部隆起,并有一浅沟,种子表面谈棕色,有纵纹。假种皮白色。气微,味辛、苦。[br]显微鉴别: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细胞组成。中果皮中石细胞带为1列细胞组成,石细胞径向延长,壁不甚厚,纹孔,孔沟明显、其中散在维管柬。薄壁细胞含有大量小分晶或不定形结晶。假种皮较厚,由数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细胞长条形,两端钝圆。可见草酸钙簇晶。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行气开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菜子七
- 秋木瓜
- 杉叶
- 玉簪叶
- 山麻
- 淫羊藿
- 杉叶藻
- 盐肤木
- 马肉
- 岩人参
- 岩萝卜
- 山薄荷
- 猪胆
- 大戟
- 粤万年青
- 山道年蒿
- 柳白皮
- 榅桲
- 玉米须
- 栘枍
- 圆叶白杨树
- 夜吹箫
- 玉米
- 狮子七
- 扁豆藤
- 七厘丹
- 洋地黄
- 月桂子
- 岩春草
- 岩梭
- 毛果小甘菊
- 洋鸭
- 盐匏藤
- 盐肤木根皮
- 圆叶千金藤
- 牙疳药
- 罗星草
- 圆叶茅膏菜
- 黄茄花
- 六月瓜
- 岩枇杷
- 云南美登木
- 草绣球
- 五倍子苗
- 羊奶子
- 樱桃叶
- 土大黄
- 岩白菜素
- 香圆子
- 兖州卷柏
- 山香草
- 玉珊瑚根
- 罂粟
- 榅桲皮
- 盐麸子根
- 麻秸
- 崖松
- 樱桃水
- 慈菇
- 盐蒿
- 羊外肾
- 叶底红
- 岩凤尾蕨
- 优若藜
- 粤瓦韦
- 扇叶人字果
- 鹿茸草
- 山鸡
- 洋葱
- 夜香牛
- 岩檀香
- 海南茄
- 山荷叶
- 海藻石
- 夜来香
- 宿苞豆
- 山黄杨子
- 异叶米口袋
- 亚泵礴
- 岩松
- 岩石松
- 八角枫花
- 八目鳗
- 旋花苗
- 散血藤
- 菜豆树
- 玉米黑霉
- 西藏花椒
- 节节草
- 毛扭藓
- 芸薹子油
- 盐麸子
- 草乌叶
- 丝线吊芙蓉
- 山香果
- 东野菰
- 金丝桃果实
- 崖姜
- 夜交藤
- 萝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