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陀陀
《中华本草》:矮陀陀
拼音注音
ǎi Tuó Tuó
别名
小地黄连、小独根、思茅地黄连、千年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云南地黄连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云南地黄连 矮小半灌木,高2.5-15cm。茎上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11),近无柄,纸质,倒卵形至近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深齿状或近羽状分裂,每边通常有粗齿1-5枚,下部全缘,两面均被稀疏紧贴柔毛,脉上尤密;顶生小叶较大,长2-3.5cm,宽1.3-1.8cm,柄长2-3mm;侧生小叶长0.5-2cm,宽0.8-1.3cm。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cm,具花1-5朵,被柔毛;花梗短;有小苞片;花萼5裂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mm,被柔毛;花冠白色,长3-4cm,无毛,花冠管长约2.2cm,裂片长椭圆形,长10-12mm;雄蕊管长约3cm,与花冠管合生,先端齿裂;子房被毛,花柱线形,无毛,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径约6mm,果梗弯垂。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50m的金沙江河谷地区急流石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跌打瘀痛;风湿关节痛;咽喉炎;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陀陀
别名
金丝矮陀陀、白花矮陀陀
来源
楝科地黄连属植物滇黔地黄连Munronia henryi Harm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味
辛、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解热截疟。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胃痛,气胀腹痛,感冒发热,疟疾。
用法用量
2~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云花根
- 庵摩勒
- 北细辛
- 白猪鼻孔
- 白补药
- 三品一枝花
- 鸡雪莲
- 白花丁香
- 白花油麻藤
- 白苏
- 矮脚罗伞
- 八角枫根
- 白及
- 白降丹
- 八角香
- 白皮
- 布朗耳蕨
- 扁竹兰
- 白花蛇目睛
- 白叶不翻
- 白杨枝
- 八角枫
- 八角茴香
- 变色红菇
- 斑杖
- 地盘松球
- 泽芹
- 大黄蜂子
- 野山楂
- 蛇不见
- 朝鲜一枝黄花
- 对叶草
- 龙舌兰
- 雉
- 鬼灯笼
- 五指山参
- 拔毒草
- 磨盘根
- 蕨
- 棱萼母草
- 一枝蒿
- 乌骨鸡
- 榕树叶
- 红土子皮
- 火腿
- 毛果小甘菊
- 山橘叶
- 灰钉
- 苹
- 斩龙草
- 刺蓬花
- 金花菜
- 草原老鹳草
- 钮子药
- 福寿草
- 琉璃草果实
- 苍山冷杉
- 蔓草虫豆
- 益母草
- 黄鳝藤
- 白云瓜梗
- 牛髓
- 樟树皮
- 昆明堵喇
- 倒挂牛
- 橘络
- 夏枯草露
- 大金银花
- 紫花苣苔
- 木瓜
- 清香桂
- 狐心
- 鲨鱼胆
- 金雀根
- 华东木蓝
- 玉米黑粉
- 绣球防风
- 黄药子
- 红马蹄草
- 贯众
- 满天星
- 水罗伞
- 水草乌
- 紫萁
- 穗花蛇菰
- 蚂蚁花根
- 换锦花
- 菊三七
- 姜叶三七
- 骨把
- 竹根七
- 多穗蓼
- 水梨藤
- 驴蹄草
- 海雹菜
- 火秧竻
- 毛药
- 荷秋藤
- 凤尾草
- 山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