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苋根
《中华本草》:杯苋根
拼音注音
Bēi Xiàn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租,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对生;叶柄长1-7mm,有长柔毛;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长1.5-6cm,宽6-30mm,先端圆钝,微凸,中部以下骤然变细,基部圆形,上面绿色,幼时带红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而成,顶生和最上部叶腋生,直立,长4-35cm;总梗延伸,不分枝,密生灰色柔毛;花丛具长约1mm的花梗,在花序下部的花丛间距离较远,愈向上距离愈近,初直立,后开展,最后反折,下部花丛由2-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而成,愈向花序上部,花丛内的不育花数目愈减少,最上部花丛仅有1朵两性花,而无不育花,果实成熟时,整个花丛脱落;苞片长1-2mm,先端长渐尖,授粉后反折;两性花白花被片卵状长圆形,长2-3mm,淡绿色,先端渐尖,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具3-5脉;雄蕊花丝长3-4mm,基部连合部分仅长1mm;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5mm,先端截形,具2浅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径约0.5mm,无毛,带绿色;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长约1.5mm,花后稍延长,先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长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肠利湿。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安龙香科科
- 矮杨梅
- 白果紫草
- 巴掌草
- 白花甜蜜蜜
- 斑地锦
- 白荷花露
- 白薯莨
- 八仙过海
- 白接骨
- 白九股牛
- 布狗尾
- 白叶藤
- 巴东岩白菜
- 白芥子
- 白蒿
- 白薇
- 冰草白穗
- 葛谷
- 扁樱桃
- 白花龙胆
- 白酒草
- 白金果榄
- 巴戟天
- 扁竹测
- 木槿
- 野芭蕉
- 竹根七
- 小羊桃
- 水蛭
- 穗花蛇菰
- 水豆瓣
- 毛药
- 藤本夜关门
- 笔筒草
- 草血竭
- 黄花菜子
- 臭草
- 水松枝叶
- 白花菜
- 朱砂菌
- 毛柄短肠蕨
- 秀丽野海棠
- 棕树心
- 黑种草子
- 多蒴曲尾藓
- 刺南蛇藤
- 冬瓜
- 山漆树
- 蚕退纸
- 牛角瓜
- 菊三七
- 柯蒲木
- 白花灯笼
- 薄荷露
- 蚂蚁花根
- 多花景天三七
- 青鱼枕
- 满天星
- 苦芥
- 鲫鱼脑
- 红背叶
- 姜叶三七
- 小通草
- 野京豆
- 绿玉树
- 水草乌
- 野茉莉
- 贝子
- 紫萁
- 小扁豆
- 牵牛子
- 紫藤子
- 黑顶卷柏
- 荷秋藤
- 川桂皮
- 山枝根
- 山荆子
- 罗锅底
- 火秧竻
- 白茅根
- 昆布
- 羊角扭
- 换锦花
- 猪大肠
- 瓦松
- 无花果
- 卵叶鳞始蕨
- 硬骨凌霄
- 千斤拔
- 骨把
- 凤尾草
- 槲寄生
- 滇常山
- 戎盐
- 漆树根
- 水罗伞
- 鷃
- 黄皮叶
- 牛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