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枫叶
《中华本草》:八角枫叶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Yè
别名
大风药叶
英文名
Chinese Alangium Laef
出处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入角枫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Harms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研粉。
原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5m。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绿色;冬芽锥形,生于叶柄基部内。叶互生;叶柄长2.5-3.5cm;叶纸质,近圆形或椭圆形、卵形,顶端锐尖或印尖,基部阔楔形或栽形,稀心形,两侧不对称,长13-19(-26)cm,宽9-15(-22)cm,不分裂或3-7(-9)裂,裂片短锐尖或钝尖,叶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丛状毛,基出脉3-5(-7),成掌状,侧脉3-5对。聚伞花序腋生,有7-30(-50)花,花梗长5-15mm;小苞片线形或披针形,常早落;花冠圆筒形,长1-1.5cm;花萼先端分裂为6-8枚齿状萼片;花瓣6-8,线形,长1-1.5cm,初白色,后变黄色,基础部粘合,上部开花后郑;雄蕊与花瓣同数而近等长;花盘近球形‘子房2室,柱头头状、常2-4裂。核果卵圆形,长约5-7mm,直径5-8mm,先端有宿存的萼齿和花盘,种子1颗。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0月。本种与八角枫的区别为:叶片近圆形,不分裂或3-5裂,稀为7裂,叶柄长3.5-5cm;花1-7朵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瓣长2.5-3.5cm;药丝与花药等长;核果长卵圆形,长8-12mm。花期3-7月,果期7-9月。
性味
味苦;辛;性平;小毒
归经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化瘀接骨;解每杀虫。主跌打瘀肿;骨折;疮肿;乳痈;乳头皲裂;漆疮;疥癣;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煎汤洗;研末撒。
复方
1.治乳结疼痛:八角枫叶数十张,抽去粗筋,捣烂敷中指(左乳痛敷右中指,右乳痛敷左中指)。轻者一次,重者三次。(《贵阳民间药草》)2.治刀伤出血:八角枫叶为细未,撒于伤口上。(《贵阳民间药草》)
各家论述
《南宁市药物志》:跌打接骨。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八角枫叶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Yè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叶。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条。
功能主治
《南宁市药物志》:"跌打接骨。"
复方
①治乳结疼痛:八角枫叶数十张,抽去粗筋,捣烂敷中指(左乳痛敷右中指,右乳痛敷左中指)。轻者一次,重者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刀伤出血:八角枫叶为细末,撒于伤口上。(《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竹砂仁
- 白花草
- 打箭菊
- 白石榴根
- 披麻草根
- 漆子
- 亚香棒虫草
- 黄心果
- 鸡爪槭
- 一口红
- 水红木叶
- 绵羊角
- 毛连
- 树葫芦
- 羽叶丁香
- 绿玉树
- 倒地铃
- 龙牙草根
- 苤蓝
- 箭杆七
- 火秧竻蕊
- 台湾千金藤
- 辣薄荷
- 刺榆叶
- 椰子浆
- 秋木瓜
- 铁精
- 小蓑衣藤
- 美味牛肝
- 大树甘草
- 蛇附子
- 野花椒
- 鸡嗉子根
- 猫耳朵草
- 岩指甲花
- 绿段草
- 珠儿参
- 芭蕉头
- 丝绵木
- 索骨丹
- 木槿叶
- 黄筒花
- 牛巴嘴
- 蒲蒻
- 杨梅树
- 刺蒺藜
- 光叶石楠
- 香雪兰
- 河豚
- 桂树根
- 梦花
- 刺花椒
- 石吊兰
- 鸢胆
- 红升丹
- 华东瓶蕨
- 绿绒蒿
- 鹳骨
- 鸡桑根
- 冰糖草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柠檬皮
- 网脉橐吾
- 秋葡萄茎
- 尖顶羊肚菜
- 苍山冷杉
- 毡盖木耳
- 铁草鞋
- 水蛭
- 刺血红
- 总状土木香
- 贯众
- 浮小麦
- 麻鱼肉
- 大尾摇
- 柱果木榄叶
- 钓鱼竿
- 南瓜七
- 驴肉
- 枸骨根
- 剑花
- 红橡木子
- 赤车使者
- 黑腺珍珠菜
- 肥荚红豆
- 牛舌草
- 散血丹
- 广西狗牙花
- 刺楸茎
- 橘络
- 雪上一枝蒿
- 仙桃草
- 川楝子
- 大剑叶木
- 接筋草
- 槟榔花
- 翅子木
- 尖叶铁扫帚
- 鲫鱼脑
- 漏斗瓶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