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浆
《中华本草》:椰子浆
拼音注音
Yē Zi Jiānɡ
别名
椰酒
英文名
Milklike juice of Coconut endosperm
出处
出自《海药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果实除去外果皮及中果皮,通开正眼,倒出胚乳空腔内的浆液,鲜用。
原形态
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等。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生津;利尿;止血。主口干烦渴;水肿;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75-100g。
注意
《海药本草》:多食动气。
各家论述
1.《海药本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2.《中国药植图鉴》:滋补,清暑,解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椰子浆
拼音注音
Yē Zi Jiānɡ
别名
椰酒(《南越笔记》)。
出处
《海药本草》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等。
药理作用
参见"椰子瓤"条。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海药本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
②《中国药植图鉴》:"滋补,清暑,解渴。"
注意
《海药本草》:"多食动气。"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槿叶
- 驴肉
- 绵羊角
- 黄筒花
- 铁草鞋
- 竹砂仁
- 尖顶羊肚菜
- 甘土
- 黑腺珍珠菜
- 岩指甲花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广西狗牙花
- 柱果木榄叶
- 南瓜七
- 光叶石楠
- 枸骨根
- 穿地龙
- 绿段草
- 披麻草根
- 鸡胆
- 细柱五加
- 竹叶参
- 芋头
- 骨把
- 巴旦杏仁
- 粟米草
- 金耳环
- 红丹参
- 黄瓜皮
- 银边吊兰
- 青杠膏
- 宿苞豆
- 台湾土豆蔻
- 家麻树
- 龙眼花
- 金光菊
- 荩草
- 凤尾蕉花
- 川莓
- 劲直酢浆草
- 鸭跖花
- 假荔枝根
- 台湾榕
- 三叶青
- 羊胲子
- 林背子
- 吊岩风
- 硬水黄连
- 蓝桉
- 鱼藤
- 绿矾
- 鸡爪乌
- 尖连蕊茶根
- 鼻烟
- 崖姜
- 大树跌打
- 苦地胆根
- 黄毛榕
- 假菠菜
- 野辣子
- 华风车子根
- 紫八宝
- 野木鱼
- 海龙
- 吴茱萸根
- 蓝叶棵
- 八角枫叶
- 白花草
- 打箭菊
- 白石榴根
- 漆子
- 亚香棒虫草
- 黄心果
- 鸡爪槭
- 一口红
- 水红木叶
- 毛连
- 树葫芦
- 羽叶丁香
- 绿玉树
- 倒地铃
- 龙牙草根
- 苤蓝
- 箭杆七
- 火秧竻蕊
- 台湾千金藤
- 辣薄荷
- 刺榆叶
- 椰子浆
- 秋木瓜
- 铁精
- 小蓑衣藤
- 美味牛肝
- 大树甘草
- 蛇附子
- 野花椒
- 鸡嗉子根
- 猫耳朵草
- 珠儿参
- 芭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