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根
《中华本草》:郁李根
拼音注音
Yù Lǐ Gēn
英文名
Root of Dwarf Flowering Cherry, Root of Chinese Bushcherry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Prunus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
原形态
1.郁李,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mm,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早落;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稀为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无毛或有稀疏柔毛。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开,1-3朵簇生,花梗长5-10mm,有棱;萼筒陀螺形,长宽近相等,无毛,萼片椭圆形;雄蕊约1cm;核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郁李生长在向阳山坡、路旁或小灌木丛中。资源分布:1.郁李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性味
苦;酸;凉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杀虫,行气破积。主龋齿疼痛,小儿发热,气滞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洗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郁李根
拼音注音
Yù Lǐ Gēn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郁李仁"条。
性味
苦酸,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纲目》:"酸,凉,无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味苦酸,性凉。"
功能主治
治龋齿痛,气滞积聚。
①《本经》:"主齿断肿,龋齿,坚齿。"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治齿痛,宣结气,破积聚。"
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含漱。
复方
治龋齿:郁李仁根白皮(切),水煮浓汁含之,冷易之。(张文仲)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宽叶独行菜
- 半边山
- 扁豆藤
- 番石榴
- 栗寄生
- 含羞草
- 菊苣
- 黄花稔
- 催乳藤
- 山苦荬
- 林檎根
- 化血胆
- 刺果藤
- 刺郎果
- 山茶叶
- 刺菱根
- 乌当归
- 绿南星
- 川榛
- 兰竹参
- 柳杉叶
- 刺黄柏
- 狼喉靥
- 散血草
- 山茶子
- 山麻根
- 山茱萸
- 狗缨子
- 勒管草
- 狗尾花
- 方儿茶
- 犁头尖
- 佛手柑
- 罐子草
- 六棱麻
- 春花木
- 佛手花
- 绿包藤
- 半枫荷根
- 兰石草
- 寸金草
- 岗梅叶
- 山莓
- 扶桑花
- 发痧藤
- 灵猫骨
- 李树胶
- 狼把草
- 棱子芹
- 凤尾七
- 地肤子
- 斑竹花
- 波缘假瘤蕨
- 分筋草
- 华卫矛
- 回心草
- 刺人参
- 山辛夷
- 瓜子莲
- 搜山虎
- 山葡萄
- 栎叶槲蕨
- 拐枣七
- 山鸡蛋
- 甘草头
- 瓜子藤
- 浮小麦
- 狗尾草
- 扶桑根
- 狗仔花
- 狼杷草
- 刺针草
- 狗舌草
- 散血丹
- 甘遂
- 橄榄仁
- 刺沙蓬
- 寒莓根
- 椋子木
- 沉香
- 刺楸茎
- 山苦草
- 山麻雀
- 乌梢蛇
- 六棱菊
- 橙子核
- 福寿草
- 山马兰
- 山莴笋
- 橙子皮
- 华罂粟
- 瓦楞子
- 刺芫荽
- 合萌根
- 华南桦
- 阳桃花
- 白背杨
- 白芷叶
- 拔毒散
- 六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