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蚼
《*辞典》:阴蚼
拼音注音
Yīn Qú
出处
《医林纂要》
来源
为平胸龟科动物大头平胸龟的全体。
原形态
体略呈扁圆形,腹背均有坚硬的鳞甲,甲长约16厘米,宽约12厘米。头大,不能缩入甲内;头部覆有整块的角质鳞。颁强,呈钩曲状。背甲扁平,棕色,背棱不明显;顶鳞甲极小,背鳞甲5枚,第2、3、4枚较大;肋鳞甲两侧各4枚;缘鳞甲每侧11枚,形状大小不一;肛鳞甲2枚,较小。腹面鳞甲12枚,色浅而具黑斑。后肢较长;除外侧的指趾外,均有锐利的长爪;指间有蹼。尾甚长,几与腹甲等长,尾基部有方形的鳞片,成环状排列。
生境分布
栖于山溪中,能爬登岩石。为肉食性。分布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安徽等地。
性味
甘咸,寒。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治久泻,久痢,痰疟,去疟母,杀疳匿。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猫眼草
- 番石榴叶
- 野菊
- 倒吊笔
- 小鱼仙草
- 毛花槭
- 野颠茄
- 野苜蓿
- 荭草花
- 陈火腿骨
- 常春油麻藤
- 干檀香
- 土玉桂
- 长毛柃叶
- 止咳菊
- 小黄鼠狼
- 独叶白芨
- 银灰旋花
- 蜂房
- 野鸦椿皮
- 花叶九节木
- 海螺厣
- 楠藤
- 阴地蕨
- 声色草
- 野葡萄根
- 青兔耳风
- 辣蓼草
- 林背子
- 列当
- 搜山虎
- 野靛
- 满天星
- 山黄麻叶
- 蛤蒌
- 石耳
- 毛茛
- 小羊肚菜
- 芦竹
- 驴耳风毛菊
- 角翅卫矛
- 明胶
- 地骨皮
- 锯齿王
- 大黄
- 银丝杜仲
- 柠檬桉叶
- 野芝麻花
- 银线草根
- 金鸡勒
- 雷丸
- 地花生
- 毛茄
- 白饭树根
- 灯笼泡
- 小金牛草
- 滇肉棒
- 土马骔
- 细辛
- 地乌
- 三十六荡
- 泡桐果
- 野苋菜
- 银边翠
- 牛藤果
- 梦花根
- 平贝母
- 厚叶牛耳草
- 虎杖
- 鳢鱼胆
- 梧桐
- 刺黄连
- 小叶桑根
- 小叶三点金
- 鹿角霜
- 荷叶蒂
- 黄果茄
- 黄精
- 狗核树
- 石珠
- 鸬鹚(鸬鹚)
- 鸬鹚骨
- 熊蕨根
- 斑鸠菊
- 白背叶根
- 野苋子
- 鹿角芦荟
- 皮袋香
- 三蕊草
- 环纹苦乳菇
- 龙利叶
- 川鄂山茱萸
- 三角风
- 鹿耳翎根
- 野苏麻
- 黑海参
- 念珠根黄芩
- 胡桃枝
- 南方露珠草
- 野茶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