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樟皮
《中华本草》:越南樟皮
拼音注音
Yuè Nán Zhānɡ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越南樟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tonkinense(Lec.)A.Chev.[Cinnamomum albiflorum Nees var.tonkinensis Le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
越南樟常绿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枝条呈褐色,无毛,幼时略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5-15mm,无毛;叶片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6-17cm,宽2.5-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白绿色,疏破细微柔毛,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上面不明显,下面凸起,侧脉向叶缘一侧有6-7条支脉,横脉波状,上面不明显,下面略明显,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2.5-6cm,被灰白色丝状短柔毛,分枝末端具3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5mm,白色;花梗长5-7mm,被灰白色丝状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卵形,长约6mm,先端锐尖,外轮裂片宽3.5mm,内轮宽3mm,外面疏被微柔毛,内面密被微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背面和花丝被短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3mm,花药卵形,4室,内向瓣裂,花丝比花药稍短,无腺体,第3轮雄蕊长约4mm,花药长圆形,4室,侧外向瓣裂,花丝比花药稍短,中下部有1对心形腺体;退化雄蕊3,长约2mm,箭头状,柄短,位于最内一轮;子房卵球形,长约1.5mm,略被微柔毛,花柱长3.5mm,柱头盘状。果实卵球形,长约1.3m,宽约9mm;果托浅杯状,长6mm,宽9mm,先端平截。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性味
辛;甘;温
功能主治
温经祛寒;止痛。主肾虚腰痛;关节疼痛;脘腹冷痛;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岩蒿
- 苦苣苔
- 杨梅树皮
- 猴樟果
- 异被赤车
- 川楝子
- 篦齿蒿
- 夜合花
- 圆叶锦葵根
- 油茶根皮
- 岩梭花
- 苦夭
- 岩山枝
- 圆果罗伞
- 有瓜石斛
- 宜昌楼梯草
- 异型莎草
- 沙梨
- 元宝槭
- 夜明砂
- 宜梧叶
- 楹树
- 岩枣树
- 杨梅
- 岩丸子
- 白千层
- 元元草
- 岩豆根
- 骆驼蹄瓣
- 圆果冷清草
- 岩节连
- 岩豆藤根
- 宜昌荚蒾
- 芒硝
- 叶下珠
- 草龙根
- 圆叶乌桕
- 油头草
- 岩泽兰
- 麻油
- 叶上珠根
- 异穗卷柏
- 樱桃核
- 火腿
- 印度菩提树皮
- 秋海棠
- 秋海棠茎叶
- 半拉子
- 七叶子
- 半截叶
- 圆柏叶
- 冰凉花
- 白猪栗
- 白石花
- 大马蓼
- 大一箭球
- 大叶藜
- 岩黄连
- 洋白蜡树
- 原蚕沙
- 山豆花
- 玉兰花
- 烟胶
- 游草
- 玉米花
- 眼镜蛇
- 鳝鱼皮
- 玉龙鞭
- 硬九子连环草
- 玉蜀黍
- 盐肤木根
- 山野扁豆
- 罂粟嫩苗
- 山苏木
- 原蚕子
- 原蚕蛾
- 山蜡梅
- 山银柴胡
- 四时青
- 盐匏藤果
- 羊乳
- 羊奶果
- 山芹根
- 海藻石
- 烟梦花
- 四叶七
- 岩藿香
- 山豆根
- 玉
- 盐胆水
- 秧鸡
- 原羚角
- 野绿麻根
- 银柴胡
- 玉柏
- 玉蜀黍苞片
- 硬枝黑锁梅
- 亚乎奴
- 黄花山柰
- 越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