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散
《中华本草》:小发散
拼音注音
Xiǎo Fā Sàn
别名
散风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簇花清风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a fasciculata Lecomte et L.Chen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簇花清风藤 常绿攀援木质藤本,长达7m。嫩枝有白蜡层。单叶互生;叶柄长0.8-1.5cm;叶片革质,长圆形、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12cm,宽1.5-3.5cm,先端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圆;侧脉每边5-8条。聚伞花序有花3-4条,再排成伞房花序式;总花梗长1-2mm,花梗长3-6mm,初发时紧密,似团伞花序,盛开时长2-4cm,有花10-20朵;萼片5,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mm,先端具红色细微腺点,边缘白色;花瓣5,淡绿色,长约5mm,具7条脉纹,中部有红色斑纹;雄蕊5;花盘杯状,具5钝齿。分果爿红色,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0.8-1cm;核中肋明显凸起,呈狭翅状。花期2-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岩、山谷、山坡、林间。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
甘;微涩;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发散
别名
簇花清风藤
来源
清风藤科小发散Sabia fasciculata Lec.,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
性味
甘、微涩,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外搽。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岩白菜
- 野辣烟
- 乌毛蕨贯众
- 毡盖木耳
- 赤甲红
- 虾须豆
- 白枪杆根
- 桃叶蓼
- 蒙自草胡椒
- 鸭脚木叶
- 凤尾兰
- 狭叶山胡椒
- 多花猕猴桃
- 野丹参
- 旋花苗
- 倒爪草
- 万年柏
- 软骨过山龙
- 斩龙剑
- 宜梧
- 狭叶露珠草
- 樟木
- 兰香草
- 越南樟皮
- 野茄树
- 狼杷草
- 大块瓦
- 甜远志
- 绵毛马兜铃
- 雁肪
- 云南五叶参
- 山狸子肉
- 水桐木
- 北风草
- 马醉木
- 乌木屑
- 大草蔻
- 尖连蕊茶根
- 贯众
- 毛花槭
- 金缕梅
- 大尾摇
- 炮仗筒
- 野兔毛
- 牛肉
- 宜昌荚蒾叶
- 白背三七茎叶
- 感应草
- 凤仙根
- 刺梨根
- 柱果木榄叶
- 岩莴苣
- 新裂耳蕨
- 巴戟天
- 肉半边莲
- 百合
- 水飞蓟
- 小贯众
- 无花果根
- 云牛膝
- 刺葡萄根
- 黄连花
- 白炭
- 大泡通
- 苞叶木
- 川楝子
- 散血草
- 鸭公树子
- 臭黄荆子
- 伊贝母
- 亚罗椿
- 黄总花草
- 红厚壳
- 小构树叶
- 红毛蛇
- 南川升麻
- 杉叶
- 球衣藻
- 网脉山龙眼
- 小金挖耳
- 马桑寄生
- 藜芦
- 一把伞
- 一把香
- 赛繁缕
- 滇瑞香
- 夏丸
- 一把篾
- 华东瓶蕨
- 野三七
- 小婆婆纳
- 野茶辣
- 野牡丹子
- 毛赪桐
- 大独叶草
- 赶风柴
- 女金芦
- 假酸浆
- 水甘草
- 红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