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三七茎叶
《*辞典》:白背三七茎叶
拼音注音
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背三七"条。
性味
《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
①《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
②《云南中草药选》:"接骨,止血,祛瘀,消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烂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骨折,外伤出血: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另用白背三七根适量泡酒服。
②治水火烫伤:白背三七鲜叶,捣烂,加白糖适量,拌成糊状,敷患处。
③治百日咳: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红糖引,煮鸡蛋吃。(①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④治风湿痛:大绿叶的叶三至五钱。加糖适量煮鸡蛋吃。(《云南中草药选》)
⑤治疮疖痈肿:大绿叶的叶研末敷。(《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艾实
- 冰凉花
- 白猪栗根
- 半支莲
- 半枝莲
- 斑鸠木
- 波斯菊
- 矮茎冷水花
- 白杜鹃花
- 半截叶
- 暴马子
- 标杆花
- 波棱瓜子
- 波罗蜜树液
- 变叶榕
- 白粉蕨
- 变叶美登木
- 白脚威灵
- 白毛鹿茸草
- 白萆薢
- 八节毛
- 白蘑
- 白钩藤
- 白侧耳
- 白前
- 阿里红
- 白花灰毛槐树
- 扒地蜈蚣
- 白蔹
- 白松塔
- 白背叶
- 崩疮药
- 白花映山红
- 白花穿心莲
- 白英
- 伴蛇莲
- 白杨树皮
- 白果根
- 包谷火焰包
- 扁藤叶
- 柏脂
- 凹瓦韦
- 矮人陀
- 白山苔
- 白术
- 白榄根
- 白淋草
- 白苏子
- 斑叶兰根
- 矮陀陀
- 白扁豆皮
- 冰草根
- 白猪母菜
- 壁虎
- 白苏叶
- 白藤
- 白云花根
- 庵摩勒
- 北细辛
- 白猪鼻孔
- 白补药
- 三品一枝花
- 鸡雪莲
- 白花丁香
- 白花油麻藤
- 白苏
- 矮脚罗伞
- 八角枫根
- 白及
- 白降丹
- 八角香
- 白皮
- 布朗耳蕨
- 扁竹兰
- 白花蛇目睛
- 白叶不翻
- 白杨枝
- 八角枫
- 八角茴香
- 变色红菇
- 斑杖
- 地盘松球
- 泽芹
- 大黄蜂子
- 野山楂
- 蛇不见
- 朝鲜一枝黄花
- 对叶草
- 龙舌兰
- 雉
- 鬼灯笼
- 五指山参
- 拔毒草
- 磨盘根
- 蕨
- 棱萼母草
- 一枝蒿
- 乌骨鸡
- 榕树叶
- 红土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