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苔
《中华本草》:白山苔
拼音注音
Bái Shān Tái
出处
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dum palustre L.var. angustum N.Busch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40-50cm。树皮灰褐色;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单叶互生,密集;叶片近革质,线形,长1.5-3.5cm,宽1.5-2.5.Mm,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生在前一年的枝顶;花梗细,长1-2cm,密生褐色绒毛;花萼5裂,宿存;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长卵形;雄蕊10枚;花柱细攻,宿存。蒴果卵形,具褐色细毛,由基部向上开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我为东北及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细叶杜香干叶中含精油1.52%。油中酚类成分占2.15%,萜类组分中鉴定出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柠檬烯(limonene),桉叶素(cineole)和对-聚伞花素(p-cymene)[1]。
药理作用
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能抑制兔、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并增加兴奋性,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对离体蛙心、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以其叶作饮料,据云有强壮作用。
性味
苦;辛;性微寒
归经
肝;胃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化痰止咳。主月经不调;胃溃疡;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熬膏。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白山苔
拼音注音
Bái Shān Tái
出处
《吉林中草药》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全年可采,阴干,或采鲜叶熬膏。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密集;近革质;线形,长约1.5~3.5厘米,宽1.5~2.5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生于前-年生枝顶;花白色,花梗细,长1~2厘米,密生褐色绒毛;花萼5裂,宿存;花冠5深裂,裂瓣长卵形;雄蕊10;花柱细长,宿存。蒴果卵形,生褐色细毛,由基部开始向上方开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苔藓类水甸子内或湿润的山坡上。分布我国东北与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细叶杜香的叶、根含鞣质1.42~6.73%,挥发油0.36~2.59%(干重)
药理作用
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能抑制兔、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并增加兴奋性,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对离体蛙心、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以其叶作饮料,据云有强壮作用。
功能主治
调经。治月经不调,不孕,胃溃疡。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不孕:白山苔叶适量,水煎过滤,浓缩成膏,酌情内服。
②治胃溃疡:白山苔三钱,水煎,日服二次。(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叶刺根
- 白术
- 野马蹄草
- 花松萝
- 虎咬癀
- 花生衣
- 白鹇
- 关木通
- 功劳根
- 丝棉木叶
- 黄花母
- 冠果草
- 花酸苔
- 古山龙
- 黄花菜
- 丽江青木香
- 黄精叶钩吻
- 光叶闭鞘姜
- 黄花夹竹桃叶
- 黄花铁线莲
- 大蓑衣藤根
- 黄花倒水莲
- 黄药子
- 花叶秋海棠
- 花叶假杜鹃
- 大鱼鳅串
- 花皮胶藤
- 黄荆枝
- 两色瓦韦
- 黄背草苗
- 黄皮血藤
- 大黄蜂子
- 锡矿
- 芒小米草
- 蒙自赤杨
- 丽江独活
- 虎掌草叶
- 对叶油麻根
- 华西小石积
- 薅田藨根
- 光肺筋草
- 大萼鹿角藤
- 黄背草根
- 马尾伸筋草
- 六大天王
- 弹裂碎米荠
- 仙人杖
- 蔓胡颓子根
- 蒙自虎耳草
- 蒙自草胡椒
- 黄瓜仁草
- 两色乌头
- 大黄连刺
- 蔓胡颓子叶
- 白花甜蜜蜜
- 野葡萄根
- 野鸡草
- 大过路黄
- 蚂蚁上树
- 大麻叶佩兰
- 黄皮果核
- 黄皮树皮
- 大酸浆草
- 马桑寄生
- 大飞扬草
- 肉根还阳参
- 乱角莲
- 大金香炉
- 黄荆根
- 黄背草果
- 光决明
- 黄牛毛藓
- 黄秋葵根
- 蒙古扁桃
- 黄蜀葵叶
- 虎掌南星
- 蔓生百部
- 花脸细辛
- 大金钱草
- 花叶九节木
- 黄珠子草
- 花拐藤根
- 花叶狗牙七
- 虎耳还魂草
- 对叶油麻叶
- 黄瓜藤
- 光头稗子
- 白八角莲
- 光头前胡
- 黄花苜蓿
- 花叶矮沱沱
- 野鸦椿
- 花唐松草
- 黄莲花
- 黄缅桂果
- 光叶巴豆
- 大过山龙
- 光叶水苏
- 黄粱米
- 光杆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