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夏枯草
《*辞典》:白花夏枯草
拼音注音
Bái Huā Xià Kū Cǎo
别名
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异叶青兰的全草。于6~7月花开时,采回全草,洗净泥土,除去残叶败枝,以木棒将茎砸扁,晾干。
原形态
异叶青兰,又名:白花枝子花。多年生草本,高5~40厘米。直根系。茎四棱形,直立或倾斜,多由基部分枝斜上生长,淡紫色或绿色,有倒向短毛。叶对生,有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O.8~1.5厘米,先端钝,基部常为截形、心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锯齿。花集生于茎顶呈穗状,每轮通常由4~6花组成;苞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齿,齿先端有芒状刺;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或过之,无毛,2唇形,5齿裂,下唇短于上唇;花冠近漏斗状,中部以下呈管状,长约2厘米,2唇形,下唇较短,3裂,中裂片有块刻,白色、谈绿色,上唇稍带粉红;雄蕊4,略出于花冠外。小坚果4,黑色,三棱形,稍扁,长2.5毫米,上端截形,下端略锐。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路旁、坡地、草原或柏树林下。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
药理作用
小鼠口服酸醇提取物1.6克/公斤,有止咳(氨水喷雾引咳法)和祛痰(酚红法)作用,但无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与全叶青兰一样有抑菌作用。
性味
①《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辛,寒。"
功能主治
平肝,清热。治高血压,淋巴结炎,肺热咳嗽。
①《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火,散郁结。"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清热。治黄疸性发烧,热性病头痛,眼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散剂。
复方
①治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白花夏枯草四钱,元参三钱,牡蛎五钱,象贝母三钱。水煎服。
②治高血压:白花夏枯草三钱,钩藤四钱,生白芍三钱,决明子四钱。水煎服。
③甲状脓肿大:白花夏枯草四钱,海藻五钱,昆布五钱,龙胆草五钱,炒麦芽五钱。共研细末,每服二钱,一日二次,白开水送下。(选方出《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b]治疗慢性气管炎 [/b]取异叶青兰水煎服,日服2次,每次3钱。临床观察788例,显效率74.61%,有效率93.66%。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拔毒草
- 小叶榕
- 小叶薄荷
- 小叶杨
- 仙顶梨
- 山枝根
- 熊掌
- 蓝花葱
- 禾叶毛兰
- 星宿菜
- 小黑药
- 仙半夏
- 山桐子
- 小地松
- 树地瓜
- 山海螺
- 山木通
- 小木通
- 柠鸡儿果
- 小婆婆纳
- 小鸦葱
- 落霜红根
- 新疆羌活
- 山白龙
- 响叶杨
- 新疆延胡索
- 莲状绢毛菊
- 崩疮药
- 兴安毛连菜花
- 熊油
- 红木子
- 红土子
- 红参
- 红木耳
- 红地榆
- 红大戟
- 红椿
- 喜鹊肉
- 白松塔
- 山黄麻
- 白梅
- 白花杆
- 白花草
- 红叶藤
- 红毛草
- 山珊瑚
- 红云草
- 红寒药
- 红果参
- 小黄断肠草
- 响铃豆
- 狭叶垂头菊
- 新疆卫矛
- 小扁豆根
- 小万年草
- 小叶昏鸡头
- 山槟榔
- 裂叶翼首花
- 密叶绢藓
- 山桃树皮
- 小果蕗蕨
- 仙人掌
- 小黄泡
- 小叶金花草
- 心叶野海棠
- 裂果卫矛
- 小悬钩子
- 曼陀罗根
- 小一支箭
- 山芭蕉子
- 小叶云实
- 小构树叶
- 假酸浆
- 密叶天胡荽
- 山胡椒根
- 蜀葵叶薯蓣
- 小黄树
- 裂叶秋海棠
- 曼陀茄根
- 蓝花石参
- 杏仁防风
- 狭叶当归
- 山胡椒叶
- 序梗女贞
- 小黄连刺
- 小黄素馨
- 小山豆根
- 莲座革菌
- 小倒钩藤
- 兴安升麻
- 山甘草根
- 小叶寄树兰
- 蓝花扁竹
- 心叶荚蒾根
- 小叶黑面叶
- 明党参
- 心叶荆芥
- 落地金钱
- 小鱼眼草
- 山扁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