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柯
《中华本草》:白皮柯
拼音注音
Bái Pí Kē
别名
野槟榔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滇石栎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carpus dealbatus (Hook.f.et Thoms.)Rehd.[Quercus dealhetus Hook.f.et Thoms.]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花序,晾干。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5-10(-25)m。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不裂,内皮淡红褐色。小枝密生灰黄色细绒毛。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近革质,卵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14cm,宽2.5一5cm,先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缘,老叶上面沿中脉疏被短毛或无毛,叶下面密被苍灰或灰白色蜡质鳞秕,侧脉9-12对。雄花序排成圆锥状,长5-10cm;雌花序常生于雄花序下部,长10-15cm,有时基部有少数簇生的雄花。果序长10-20cm,果密集,壳斗扁球形,包围坚果2/3-3/4,直径1-1.5cm,高0.5-lcm,苞片三角形,和壳斗贴生,先端和壳斗分离;坚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1.6cm,高0.9-1.5cm,先端隆起,有灰黄色细绒毛,果脐隆起,大于果实基部,约为果高的1/4。花期8-10月,果期翌年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3500m的山坡温、湿密林中,常与栲属、栎属及石栎属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
消食;杀虫。主食积腹胀;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柯
拼音注音
Bái Pí Kē
别名
滇白栎、野槟榔
来源
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柰
- 莱菔子
- 山楂
- 蓼螺
- 喜树叶
- 河口莲座蕨
- 蝲蛄石
- 莲花
- 蓼实
- 蓝叶棵
- 莱菔叶
- 仙茅
- 小麦
- 消石
- 萝藦子
- 蓝靛
- 山矾
- 十萼茄
- 犀牛皮
- 菱粉
- 盒子草
- 熊骨
- 小叶罗汉松
- 仙环小皮伞
- 小叶蛇总管
- 红毛悬钩子
- 红毛野海棠
- 小叶小羽藓
- 红毛对筋草
- 新疆香堇
- 红直獐牙菜
- 红叶铁线莲
- 红毛叶马蹄香
- 显脉香茶菜
- 红果冬青根
- 红筷子冠毛
- 墓头回
- 银耳
- 白刺花叶
- 心不干
- 橡实
- 夏枯草
- 莲房
- 密花草
- 小喇叭
- 巴茅果
- 山橘叶
- 葎草根
- 山慈菇
- 埋博树
- 木兰花
- 夏腊梅
- 明胶
- 新塔花
- 落新妇
- 山枇杷
- 喜树果
- 蓝花子
- 蓝猪耳
- 落叶梅
- 落葵子
- 大头菜子
- 熏衣草
- 小毒芋
- 山李子
- 葎草花
- 熊筋
- 路路通
- 菱茎
- 熊胆
- 熊肉
- 熊脑
- 蓝天草
- 红皮
- 红曲
- 悬钩子
- 莲座蓟
- 落葵花
- 墨旱莲
- 山绿茶
- 山矾叶
- 山棘豆
- 山百部
- 星色草
- 山橙
- 买麻藤
- 小乌泡
- 小地柏
- 山玉桂
- 山楂木
- 山白菊
- 山腊梅
- 密蒙花
- 心胆草
- 小麦麸
- 小叶柳
- 莲子草
- 小发散
- 夏至草
- 旋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