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
《中华本草》:白柳
拼音注音
Bái Liǔ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白柳的枝叶或芽。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alba 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嫩枝叶或芽,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柳,乔木,高达20m。老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5-12(-15)cm,宽1-3(-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幼叶两面被白绢毛,后脱落;叶柄长约1cm,有白色绢毛,托叶披针形,边缘有腺点,时脱落。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轴上密被白色绒毛;雄花序长3-5cm,药药鲜黄色,雄蕊2;苞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淡黄色,有缘毛;腺体2,背生和腹生;雌花序长3-4.5cm,子房卵状圆锥形,有短柄或近无柄,花柱短,常2浅裂,柱头2裂;苞片全缘;腺体1,腹生,稀有1不发达的背腺。果序长3-5.5c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沿河生长,可以分布到海拔3100m。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柏木双黄桐(cupressuflavone),还含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柳
别名
苏盖提[维名]
来源
杨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叶、芽、根入药。
生境分布
新疆、甘肃、青海。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祛风湿。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用白柳叶浸膏(每100公斤柳叶,可提7.5~10公斤浸膏)。制成片剂,每次服3~5片(每片0.5克),每日4~6次。
治黄疸型肝炎:鲜白柳芽3钱,开水沏,当茶饮(亦可与红糖同服)。
治风湿性关节炎初起:白柳芽5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柰
- 莱菔子
- 山楂
- 蓼螺
- 喜树叶
- 河口莲座蕨
- 蝲蛄石
- 莲花
- 蓼实
- 蓝叶棵
- 莱菔叶
- 仙茅
- 小麦
- 消石
- 萝藦子
- 蓝靛
- 山矾
- 十萼茄
- 犀牛皮
- 菱粉
- 盒子草
- 熊骨
- 小叶罗汉松
- 仙环小皮伞
- 小叶蛇总管
- 红毛悬钩子
- 红毛野海棠
- 小叶小羽藓
- 红毛对筋草
- 新疆香堇
- 红直獐牙菜
- 红叶铁线莲
- 红毛叶马蹄香
- 显脉香茶菜
- 红果冬青根
- 红筷子冠毛
- 墓头回
- 银耳
- 白刺花叶
- 心不干
- 橡实
- 夏枯草
- 莲房
- 密花草
- 小喇叭
- 巴茅果
- 山橘叶
- 葎草根
- 山慈菇
- 埋博树
- 木兰花
- 夏腊梅
- 明胶
- 新塔花
- 落新妇
- 山枇杷
- 喜树果
- 蓝花子
- 蓝猪耳
- 落叶梅
- 落葵子
- 大头菜子
- 熏衣草
- 小毒芋
- 山李子
- 葎草花
- 熊筋
- 路路通
- 菱茎
- 熊胆
- 熊肉
- 熊脑
- 蓝天草
- 红皮
- 红曲
- 悬钩子
- 莲座蓟
- 落葵花
- 墨旱莲
- 山绿茶
- 山矾叶
- 山棘豆
- 山百部
- 星色草
- 山橙
- 买麻藤
- 小乌泡
- 小地柏
- 山玉桂
- 山楂木
- 山白菊
- 山腊梅
- 密蒙花
- 心胆草
- 小麦麸
- 小叶柳
- 莲子草
- 小发散
- 夏至草
- 旋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