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胆
《中华本草》:虾蟆胆
拼音注音
Há Má Dǎn
英文名
bile of south and East Asian rice frog, bile of Rice-paddy frog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胆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 limnocharis Boi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后,取胆鲜用。
原形态
泽蛙,体长约40-55mm左右,雄蛙略小,头长宽相等,吻端尖圆,吻棱圆;鼻孔距吻较距眼略近,眼间距窄,为上眼睑宽的1/2,鼓膜为眼很能够的2/3;犁骨齿两团,向后集中而不相遇。指、趾端钝尖;第1指发达,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发达。的肢短,胫跗关节前达眼部附近,左右跟部稍重迭,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关节下瘤小而明显;骨跖突窄长,有时与跗褶相连,外跖突小,有时与第5趾之跖褐相连。背面的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之长短纵肤褶,而无背侧褶,体侧多为圆形疣,后肢背面也有小疣,头部两上眼睑后方有一窄的横肤沟;颞褶明显;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为棕灰色或灰棕橄榄绿色,有时杂以赭红色,常棕色斑纹颇显着;上下唇缘有6-8条明显的纵纹;两眼之间有横斑;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V”形斑,断续情况不一,两侧斑纹的凹入部分管于肩部浅色相对;背后端有“V”字形纹或短横纹,四肢有横纹,雄性咽部黑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1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广泛生活在田野、池沼附的的山区。食物以蛛形动物及膜翅类昆虫为主,5-7月产卵;蝌蚪橄榄绿色上有棕赭色麻点,沿尾鳍上缘有苦干的短黑横斑,腹无斑纹;口小;角质颌3不强,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两侧,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胆汁中含粪甾烷酸及硫酸蟾蜍醇。
归经
胆经
功能主治
利咽开音。主小儿失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取胆汁点舌。
各家论述
《孙天仁集效方》治小儿失音不语,取汁点舌上。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虾蟆胆
拼音注音
Há Má Dǎn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胆汁。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虾蟆"条。
化学成分
胆汁中含粪甾烷酸及硫酸蟾蜍醇。
功能主治
《孙天仁集效方》:"治小儿失音不语,取汁点舌上。"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卫矛
- 藜茎
- 壁钱
- 猫肉
- 血榧
- 莲雾
- 糜穰
- 壶卢子
- 单花鸢尾子
- 猫油
- 辛参
- 豨莶
- 半夏
- 蓝树
- 乌骨麻
- 皂荚
- 莲须
- 蚬壳
- 菱壳
- 蓝实
- 落葵
- 猫花
- 猫肝
- 寒莓
- 绿萼梅
- 蒌油
- 乌鱼刺
- 行夜
- 竹实
- 竹柏
- 竹荪
- 血参
- 化药
- 娃娃鱼
- 合萌
- 竹菌
- 珠兰
- 菱叶
- 华清香藤
- 落花生枝叶
- 西藏土连翘
- 绵毛马兜铃
- 北方点地梅
- 华南铁角蕨
- 西南金刚藤
- 落地小金钱
- 裸茎千里光
- 西藏凤仙花
- 锈毛白枪杆
- 莲生桂子花
- 五凤朝阳草
- 厚叶川木香
- 西南小阴地蕨
- 裂叶双盖蕨
- 蝎子七
- 血党
- 绵参
- 扁豆
- 五色草
- 乌鸦肉
- 哈士蟆
- 血苋
- 萝藦子
- 乌榄核
- 不灰木
- 蓝叶棵
- 五叶泡
- 蟹爪
- 五叶薯
- 米百合
- 扁果
- 乌鱼蛋
- 蓼螺
- 牡丹皮
- 血藤
- 蚬肉
- 礞石
- 巴豆叶
- 象皮
- 半拉子
- 五除叶
- 蟋蟀
- 吴茱萸
- 菱粉
- 蓝靛
- 猕猴梨
- 五色梅
- 五裂槭
- 乌鸦头
- 布渣叶
- 五加叶
- 拔毒散
- 五倍子
- 西瓜皮
- 哈蟆油
- 缅茄
- 落马衣
- 莱菔叶
- 拔毒草
- 牧马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