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铃子
《*辞典》:三铃子
拼音注音
Sān Línɡ Zǐ
别名
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
原形态
歪头菜(《救荒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幼枝被淡黄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枚,大小和形状变化很大,卵形至菱形,长2.5~11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而有细尖,基部楔形,边缘粗糙;叶柄短;卷须不发达而变为针状;托叶狭菱形,边缘具稀疏粗齿。总状花序腋生;萼斜钟状,萼齿5。三角形,下面3齿高,疏生短毛;花冠紫色或紫红色,旗瓣提琴形,先端微缺,长约15毫米,翼瓣先端钝,下部有耳和爪,长约13毫米,龙骨瓣曲卵形,有耳及爪,与翼瓣等长;子房具柄,花柱上部有毛。荚果狭矩形,两侧扁,无毛,长2.5~4厘米;种子扁圆形,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于草地、山沟、林缘或向阳的灌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
叶含大波斯菊甙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虚。治痨伤、头晕。
复方
①治痨伤:三铃子根五钱。蒸酒一两,每日服三次。
②治头晕:三铃子嫩叶三钱。蒸鸡蛋吃。(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冰片
- 壁钱
- 半边藕
- 实葫芦
- 三角咪
- 野牡丹
- 伞花绢毛菊
- 三枝叶
- 圣罗勒
- 山丹花
- 旱冬瓜
- 铁线莲
- 槠子皮叶
- 曲枝假蓝
- 蚯蚓
- 白炭
- 半夏曲
- 野枇杷
- 半枫荷
- 白紫草
- 丝瓜子
- 山乌珠根
- 牛角瓜
- 秋鼠曲草
- 山岗荚
- 泥鳅滑液
- 白脂麻
- 扁秆藨草
- 独蕨箕
- 山乌桕根
- 宿根亚麻
- 土燕窝泥
- 六方藤
- 榕树
- 猪胆
- 白花射干
- 清风藤
- 火油草
- 四方麻
- 野席草根
- 茄花
- 枫柳皮
- 中华补血草
- 伞花马钱
- 球兰
- 曲枝天冬
- 虎刺
- 野甘草
- 水蔗草
- 蛴螬
- 双剪菜
- 白椴
- 黄茄花
- 野凤仙花
- 壁虎
- 野兔毛
- 鸡桑根
- 鳖甲胶
- 杨梅根
- 狭叶山胡椒
- 胡杨
- 荞麦叶
- 炸腰果
- 漆树皮
- 芹花
- 秘鲁香胶
- 慈菇
- 麻秸
- 小扁豆根
- 胡枝子根
- 伞莎草
- 白毛蛇
- 巴豆叶
- 广西过路黄
- 七筋姑
- 琼越线蕨
- 三轮蒿
- 三钻风
- 野绿麻
- 野厚朴花
- 白果
- 白桂木根
- 三楞筋骨草
- 伤寒草根
- 北风草
- 优若藜
- 楸木皮
- 天生草
- 三张叶
- 白楠木
- 白檀
- 三棱草
- 杏子
- 四方盒子草
- 蝇虎
- 野丹参
- 野前胡
- 鹿茸草
- 升登
- 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