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板猫叶草
《中华本草》:光板猫叶草
拼音注音
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
别名
大叶火焰草、石苋菜、龙鳞草、毛舌辣草。
英文名
all-grass of Bigleaf Stonecrop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drmarioides Hance[S.drymarioides Hance var.genuium Hamet]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用沸水潦过,晒干。
原形态
大叶火焰草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7-25cm。基部稍倾斜,上部有分枝。柔弱纤细,全株被白色腺毛。茎下部叶对生或4叶轮生,上部叶互生,质较薄,卵形至宽椭圆形,长2-4cm,宽1.4-2.5cm,先端钝圆,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疏散圆锥状花序,顶生,花少数,两性;花西风长4-8mm;萼片5,深裂,长圆形至狭披针形,长2-2.5mm;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3-4mm;雄蕊10,2轮;鳞片5,宽匙形,先端有微缺至浅裂;心皮5,略叉形,与花瓣等长。蓇葖果,有多数细小种子,种子有纵纹。花期4-6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40m以下低山阴湿的石上或砖墙、碎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东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平
归经
肺;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咳血;外伤出血;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0-30g;鲜品绞汁,60-9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咳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光板猫叶草
拼音注音
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叶及全草。
原形态
大叶火焰草,又名:荷莲豆叶景天。
一年生草本,全体有腺毛。茎斜上,分枝多,细弱,高7~25厘米。下部叶对生或4叶轮生;上部叶互生,卵形至宽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质较薄。疏圆锥状花序顶生;花少数;花梗长4~8毫米;萼片5,矩圆形至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瓣5,白色,披针形,长3~4毫米;雄蕊10,成2轮;心皮5,略叉开。蓇葖荚果有多数细小种子。种子矩圆状卵形,有纵纹。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石隙,或砖墙、碎石缝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苦,平。"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小儿食积腹胀,潮热,面色微黄:荷莲豆叶景天七至八钱,独脚金鸡(瓶尔小草科阴地蕨)、天青地白草(菊科)各二至三钱,寒扭(蔷薇科高梁泡)根三至四钱,百裥桔(大戟科算盘子)二至四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肺炎:荷莲豆叶景天鲜叶捣烂绞汁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外伤出血:鲜荷莲豆叶景天捣烂外敷。(《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鸟不企叶
- 白桂木根
- 楸树
- 香油罐
- 蔷薇花
- 乌鱼蛋
- 猫肝
- 丁公藤
- 风车藤
- 鸭胆
- 海柳
- 鲦鱼
- 鼠舌草
- 胡麻花
- 紫红鞭
- 黄颔蛇骨
- 野马肉
- 水蓼
- 风轮菜
- 露兜竻蔃
- 华东瘤足蕨
- 鷃
- 鸭脚蓼
- 蜀葵子
- 七叶薯
- 八角莲
- 绣线菊根
- 朝鲜崖柏仁
- 紫楠根
- 野猪脂
- 番石榴树皮
- 白附子
- 臭黄荆根
- 绵参
- 长春花
- 桑柴灰
- 大块瓦
- 狗乳汁
- 地柏枝
- 红葱
- 柳叶亚菊蒿
- 野席草根
- 水松皮
- 树刁
- 甜远志
- 罗望子叶黄檀
- 痢止蒿
- 干旱毛蕨
- 狼把草
- 地钱
- 蓝叶棵
- 高原点地梅
- 鹳肉
- 茯神木
- 列当
- 万年蒿
- 对虾壳
- 牛耳散血草
- 粘毛黄花菍
- 粉叶地锦
- 翻白柴
- 短蕊万寿竹
- 钱针万线草
- 藜茎
- 大麦秸
- 鮹鱼
- 仙人杖
- 肥皂荚
- 三台红花
- 小棕包
- 豆麻
- 崖松
- 白云瓜梗
- 岩白菜素
- 蔷薇根
- 老龙皮
- 红豆
- 兴安薄荷
- 红花苗
- 飞燕草
- 雷丸
- 小檗
- 迭裂黄堇
- 海狸香
- 毛叶嘉榄
- 厚朴
- 高山金挖耳
- 飞扬草
- 毛水苏
- 破头风
- 麝香
- 灯心草
- 山黄豆藤
- 光明盐
- 凹裂毛麝香
- 綟木
- 荔枝草
- 红轮千里光
- 冰草白穗
- 滑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