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梅花
《中华本草》:金老梅花
拼音注音
Jīn Lǎo Méi Huā
别名
脉叶虎皮楠、海南虎皮楠。
英文名
Hanna Daphniphyllum
出处
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ruticosa L.采收和储藏:花盛开时采摘,晾干。
原形态
金露海 灌木,高0.5-2m。多分枝,树皮纵向剥落。小枝红褐色,幼时被长柔毛。现状复叶,小叶2对,稀3小叶,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叶柄被绢毛或疏柔毛;托叶薄膜质。宽大,外被长柔毛或脱落;小叶片长圆形、倒卵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7-2cm,宽0.4-1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平坦,两面疏被柔毛或绢毛或脱落近无毛。花两性;单花或数朵生于枝顶,花梗密被长柔毛或绢毛;花直径2.2-3cm;萼片5,卵圆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副萼片及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浙尖至急关,与萼片近等长,外面疏被绢毛;花瓣5,宽倒卵形,先端圆钝,比萼片长,黄色;花柱近基生,顶部缢缩,柱头扩大。瘦果近卵形,长1.5mm,外被长柔毛,褐棕色。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4000m的山坡草地、砾石坡、灌丛及林缘。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花梗8-12mm,有丝状柔毛;花用水浸润后呈黄色,直径1.5-3cm,副萼片披针形;萼简外面有疏长柔毛或丝状长柔毛,萼裂片卵形;花瓣圆形。气微,叶淡。
性味
苦;凉
归经
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化湿健脾。主湿阻脾胃;食欲不振;身面浮肿;赤白带下,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每次0.5g。
各家论述
1.《内蒙古中草药》:健脾化湿。治消化不良,乳腺炎。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赤白带下。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金老梅花
拼音注音
Jīn Lǎo Méi Huā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蔷微科植物金老梅的花。
性味
《内蒙古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
治消化不良,浮肿,赤白带,乳腺炎。
①《内蒙古中草药》:"健脾化湿。治消化不良,乳腺炎。"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赤白带下。"
复方
治各种浮肿:金老梅花(炒炭),鹿角、芒硝、细叶铁线莲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日二次。每次五分,温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苣荬菜花
- 家兔骨
- 金银花子
- 棘刺花
- 金钱木根
- 猫胡子花
- 姜叶三七
- 小球藻
- 姜炭
- 绵萆薢
- 橘叶
- 韭子
- 家独行菜
- 姜叶
- 锦线镖
- 金蛤蟆
- 救必应
- 橘根
- 狗肝菜
- 橘叶巴戟
- 叫姑姑
- 金盏银盘
- 戟形石韦
- 橘白
- 冠唇花
- 橘核
- 檵花
- 金老梅叶
- 金精石
- 韭菜子
- 金盏菊
- 家麻树
- 生漆
- 尖连蕊茶根
- 普洱茶膏
- 榉树叶
- 尖刀苦马菜
- 金线包
- 茄叶
- 滇苦菜
- 金花树
- 金银花
- 金线鱼
- 及己
- 金边莲
- 寄生藤
- 夹蛇龟肉
- 救军粮叶
- 寸金草
- 金钱苦叶草
- 金草
- 美人蕉根
- 鸭脚黄边
- 石山花椒
- 僵蛹
- 金缕半枫荷
- 锦香草
- 紫楠叶
- 锯叶竹节树
- 金花草
- 水贯众
- 锈毛白枪杆
- 显脉罗伞
- 赤雹
- 尖叶铁扫帚
- 小叶小羽藓
- 绵马贯众
- 水蕨
- 姜露
- 榉树
- 锯齿草
- 海龟胶
- 茭白
- 三叶罗伞
- 金老梅根
- 南赤瓟
- 金钱参
- 金露梅
- 海莲叶
- 水马桑
- 米油
- 二色补血草
- 藤茶
- 岗梅叶
- 指甲兰
- 嫁(虫戚)
- 鹈鹕脂油
- 枳椇子
- 波罗蜜核中仁
- 黑大豆花
- 蓝圆鲹
- 蔗鸡
- 鲸蜡
- 藤本夜关门
- 柠条籽
- 鷩雉
- 皱叶南蛇藤
- 鸡爪竻
- 鸡爪簕
- 鸡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