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柳
《中华本草》:金珠柳
拼音注音
Jīn Zhū Liǔ
别名
大叶良箭、白胡椒、红斑鸠米、野兰、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观音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金珠柳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esa montana A.D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3m,稀达10m。小枝圆柱形,通常被疏长硬毛或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7-14cm,宽3-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粗锯齿或疏波状齿,齿尖具腺点,背面有时被疏硬毛,尤以脉上常见;中脉隆起,侧脉8-12对,尾端直达齿尖,通常无脉状腺条纹。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常于基部分枝,腋生,长2-7cm,被疏硬毛,尤以苞片为多;苞片披针形,长约1mm;花梗长1-2mm;小苞片披针形或卵形,着生于萼基部;花长约2mm;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与萼管等长,有时具缘毛;花冠白色,钟形,具脉状腺条纹,裂片与花冠管等长或略长,卵形,全缘或具微波状齿;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内藏,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圆形或肾形;雌蕊不超过雄蕊,柱头微裂或半裂。果球形或近椭圆形,直径约3mm,幼时褐红色,成熟后白色,多少具脉状腺条纹,宿存萼包果达中部略上,即果的2/3处。花期2-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800m的山间杂木林下或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主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丝桃果实
- 假蒟子
- 剪夏罗根
- 井边草
- 九里香根
- 荆芥根
- 金橘根
- 节瓜
- 黄藤
- 胶质鼠尾草
- 金星蕨
- 九连灯
- 荆芥
- 角果木叶
- 劲直酢浆草
- 箭叶苣
- 鸡卵草
- 海木
- 假连翘叶
- 粳米
- 杜梨
- 假刺藤
- 山龙眼
- 蒟蒻
- 聚藻
- 金星草
- 金刚大
- 九爪龙
- 金刚口摆
- 蟾酥
- 黑心姜
- 酱头
- 紫玉簪叶
- 蕨麻草
- 井底泥
- 卷丝苦苣苔
- 金挖耳
- 假通草树皮
- 筀笋
- 金刀菜
- 秀丽槭
- 椰子浆
- 蒟酱
- 角果木
- 金丝李
- 矩镰荚苜蓿
- 决明子
- 剑叶铁树叶
- 绢毛石花
- 浆包藤
- 金牛草
- 焦栀子
- 金剪刀草
- 江南桤木
- 江西金钱草
- 莳萝子
- 金堂葶苈
- 雷公藤
- 江珧壳
- 酒饼叶根
- 菅茅根
- 卷心菜
- 荚囊蕨
- 假连翘
- 假蒟根
- 结香
- 酱
- 莙荙菜
- 蓟罂粟子
- 金丝梅
- 假山皮条
- 粟糠
- 九翅豆蔻
- 空心花
- 假鹊肾树
- 金棒锤
- 见血住
- 金叶子
- 鲫鱼胆
- 九层风
- 蓟罂粟
- 江南卷柏
- 金慈姑
- 假荆芥
- 聚花风铃草
- 假黄麻
- 金丝杜仲
- 芥菜
- 假木通
- 蕨菜
- 结根草莓
- 礁膜
- 角叉菜
- 节节茶
- 见血飞
- 稷米
- 金果榄
- 金叶柃
- 金丝藤仲
- 结血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