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蚂蝗
拼音注音
Shān Mǎ Huánɡ
别名
逢人打、扁草子
来源
豆科山绿豆属植物山蚂蝗Desmodium racemosum (Thunb.)DC.,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痛,乳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山蚂蝗
拼音注音
Shān Mǎ Huánɡ
来源
为豆科植物山蚂蝗的全草。
原形态
小灌木,高达1米。茎基部直径2.5毫米,有棱角。3出复叶,顶端小叶片椭圆状菱形,先端短渐尖,钝,基部楔形,无毛;长约4.5~8厘米,阔约2.1~3.5厘米,侧生小叶较小,呈斜长椭圆形;叶柄长4~7厘米;托叶披针状钻形,长5毫米。花序顶生者,圆锥状,长达30厘米,腋生者总状;花梗长3~5毫米;花小,粉红色,长3.5毫米;萼长1.5毫米,萼齿短;花冠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雌蕊1。荚果通常具2节,背部弯,节深裂达腹缝线,上面截形,基部楔形,长6毫米,阔3.5毫米,表面密被带钩小毛;果柄长3~4毫米。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地草坡或林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山柰甙。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消肿。治哮喘,风湿痛,崩中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哮。"
②《湖南药物志》:"治风湿关节痛,乳痈溃烂,食物中毒。"
③江西《草药手册》:"去瘀止血,消肿止痛。治崩中带下,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复方
①治疳疾:山马蝗四钱,狼把草二钱,羊角豆全草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麻疹:山马蝗一钱五分,野高粱二钱,黄荆条二钱,野油麻一钱五分,地胡椒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桷树根疙瘩
- 小金钱草
- 田唇乌蝇翼
- 香构
- 蜈蚣草根
- 红背酸藤
- 青鱼枕
- 迎红杜鹃
- 鲤鱼皮
- 黄花稔
- 猫儿眼睛
- 猫眼睛
- 麦穗七
- 米仔兰花
- 美商陆子
- 芒茎
- 猕猴骨
- 马骨
- 石枣子
- 多蒴曲尾藓
- 玫瑰露
- 旱冬瓜
- 露蜂房
- 麻腐
- (鱼彭)鱼鳃
- 纤毛婆婆纳
- 小麦麸
- 假酸浆
- 龙须草
- 野菊
- 辽东鳞毛蕨
- 猫儿黄金菊
- 米露
- 对叶草
- 芒
- 瓜子莲
- 马铃薯
- 蚌泪
- 凫羽
- 一品红
- 常春卫矛
- 叶底珠
- 鸡挂骨草
- 狐肝
- 蟾蜍
- 小棕皮头
- 三品一枝花
- 龙齿
- 黄珠子草
- 凤仙花
- 榆树
- 风化硝
- 蓝猪耳
- 海螺厣
- 六月寒
- 黄山五叶参
- 兔肝
- 胆星
- 昆布
- 扁樱桃
- 大叶青木香
- 枣槟榔
- 卷毛耳草
- 老鼠竻
- 楮皮间白汁
- 白勒
- 糖荠
- 花姬蛙
- 大黄茎
- 桂枝
- 杯苋
- 过山枫
- 土羌活
- 白毛藤
- 龙脷叶
- 鼻血雷
- 红毛叶马蹄香
- 粳谷奴
- 柑
- 黑老头
- 大避债蛾
- 土色牛肝菌
- 厓花子
- 山荆子
- 紫青藤根
- 狗宝
- 蜗牛
- 荷叶金钱
- 栾樨
- 牛藤
- 南瓜蒂
- 女儿红叶
- 娘娘菜
- 牛心补
- 牛耳大黄叶
- 牛肉
- 牛肚
- 牛肠
- 牛脂
- 牛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