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蚂蝗
拼音注音
Shān Mǎ Huánɡ
别名
逢人打、扁草子
来源
豆科山绿豆属植物山蚂蝗Desmodium racemosum (Thunb.)DC.,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痛,乳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山蚂蝗
拼音注音
Shān Mǎ Huánɡ
来源
为豆科植物山蚂蝗的全草。
原形态
小灌木,高达1米。茎基部直径2.5毫米,有棱角。3出复叶,顶端小叶片椭圆状菱形,先端短渐尖,钝,基部楔形,无毛;长约4.5~8厘米,阔约2.1~3.5厘米,侧生小叶较小,呈斜长椭圆形;叶柄长4~7厘米;托叶披针状钻形,长5毫米。花序顶生者,圆锥状,长达30厘米,腋生者总状;花梗长3~5毫米;花小,粉红色,长3.5毫米;萼长1.5毫米,萼齿短;花冠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雌蕊1。荚果通常具2节,背部弯,节深裂达腹缝线,上面截形,基部楔形,长6毫米,阔3.5毫米,表面密被带钩小毛;果柄长3~4毫米。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地草坡或林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山柰甙。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消肿。治哮喘,风湿痛,崩中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哮。"
②《湖南药物志》:"治风湿关节痛,乳痈溃烂,食物中毒。"
③江西《草药手册》:"去瘀止血,消肿止痛。治崩中带下,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复方
①治疳疾:山马蝗四钱,狼把草二钱,羊角豆全草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麻疹:山马蝗一钱五分,野高粱二钱,黄荆条二钱,野油麻一钱五分,地胡椒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葡萄
- 山蛩虫
- 山藿香
- 四棱杆
- 山马兰
- 散血丹
- 山白果根
- 石上莲
- 山黄皮
- 四里麻
- 山龙眼
- 山苦菜
- 四念癀
- 山肉桂
- 山莴笋
- 苍耳
- 变叶榕
- 山五味子
- 山五味子叶
- 斯里兰卡肉桂
- 山柳
- 四照花皮
- 山吴萸
- 山核桃叶
- 鸡屎白
- 假蒟根
- 紫杉
- 野兔毛
- 再生稻
- 紫藿香
- 蜘蛛抱蛋
- 橘络
- 窄叶大戟
- 金橘露
- 杧果树皮
- 金钱木根
- 吉笼草
- 粗榧根
- 酸水草
- 宽叶鼠曲草
- 李根
- 蟾蜍
- 苹
- 无花果根
- 透明草
- 南岭黄檀
- 礁膜
- 接骨树皮
- 大黄
- 栲栗
- 小棕皮头
- 滇白芷果
- 了哥王
- 山牛毛毡
- 光板猫叶草
- 千叶独活
- 白苏
- 红螺塔
- 野海椒
- 黄芽白菜
- 枣槟榔
- 山蒜
- 黑葡萄液汁
- 羽叶三七
- 虾蟆脑
- 茉莉根
- 观音竹
- 紫花堇菜
- 圆柏
- 大白顶草
- 锥连栎
- 竹节蓼
- 沙梨
- 鱼虱子
- 黄蜀葵
- 石萝藦
- 胃友果
- 鳗鲡鱼血
- 粟米草
- 狗尾草
- 素馨花
- 拦路虎
- 老鼠竻
- 干姜
- 白草
- 枸橘叶
- 马鬃参
- 蜈蚣萍
- 石地钱
- 鸢尾
- 黄连
- 羊屎木
- 蓝花龙胆
- 华泽兰
- 红子仔
- 鸭脚艾
- 口蘑
- 大茶根
- 马尾伸筋草
- 竹叶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