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卫矛
《中华本草》:常春卫矛
拼音注音
Chánɡ Chūn Wèi Máo
英文名
Hedera Spindle-tree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常春卫矛的根、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hederaceus Champ.ex 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片,或剥皮晒干。
原形态
常春卫矛 攀援灌木,小枝有气根。叶对生;叶柄长5-10mm;叶薄革质,卵形或稍窄,长3-7cm。聚伞花序短而腋生,有3-7花;花白绿色,直径约1cm,4数,花盘肥厚,花丝明显。蒴果少数,腋生,带紫色,圆形,直径约8mm。种子有红色假种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及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微温
归经
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调经。主肾虚腰痛;久泻;风湿痹痛;有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虾蟆皮
- 酸水草
- 多花筋骨草
- 天竺黄
- 棱子芹根
- 大过山龙
- 定草根
- 水紫菀
- 泡桐根
- 羊脑
- 龙眼肉
- 刀豆壳
- 三尖杉
- 白杨树
- 仙人掌
- 木菠萝
- 李根皮
- 鬼灯笼
- 赤雹
- 瑞香根
- 华南紫萁
- 葛谷
- 高山唐松草
- 阴香叶
- 山龙眼
- 凫肉
- 芭茅果
- 矮脚苦蒿
- 短萼蜂斗草
- 止血丹
- 长叶水麻
- 海雹菜
- 花叶矮沱沱
- 蒲圻贝母
- 蚕豆花
- 了哥王
- 青葙花
- 长梗排草
- 悬钩根
- 滇五味
- 芦笋
- 东北红豆杉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杜茎山
- 白叶花柴
- 鹅肉
- 宽瓣红景天
- 芡实
- 紫桔梗
- 蟾舌
- 杨枸花
- 宽卵叶山蚂蝗
- 刺盖草
- 独蕨萁
- 樟树子
- 白托柄菇
- 铁苋
- 艾麻草
- 淡竹叶
- 鼠曲草
- 丛毛榕
- 椿树花
- 青头雀
- 松毛火绒草
- 苦草
- 赶山鞭
- 白桦皮
- 番薯藤
- 珍珠菜
- 阿氏蒿
- 假菠菜
- 黑沙蒿根
- 棕叶狗尾草
- 金叶子
- 白枪杆根
- 黄果茄
- 高原蚤缀
- 风箱树
- 麋角
- 金瓜
- 蛤仔壳
- 水苦荬果实
- 藏鮡骨
- 大荨麻
- 可爱复叶耳蕨
- 老鹳草
- 鹿角胶
- 陈皮
- 盘羊角
- 猪蹄甲
- 水流豆
- 窄叶南蛇藤
- 景天三七根
- 蜘蛛蜕壳
- 石枫药
- 尖尾风根
- 樟树果
- 白升麻
- 接骨丹
- 布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