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鮡骨
《中华本草》:藏鮡骨
拼音注音
Cánɡ Zhào Gǔ
英文名
Drymoglossum bone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鮡科动物藏鮡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sternon maculatus (Rogan).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去肉取骨,晒干。
原形态
藏鮡,体延长。体裸露无鳞。侧线不明显,头平扁,眼小,侧上位。吻圆。须4对:鼻须1对且基部呈“V”型;上颌须1对,基部扩大呈“T”型,下颌须2对。口大呈弓形,下位。背鳍I,6棘刺弱。脂鳍低,位于背鳍后方,其长稍超过头;臀鳍I-II,5-6。胸鳍1-11,肉质。腹鳍1-5,圆形,不分支。尾鳍截形。背部和体侧黄绿色或灰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侧有不显着的块状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
性味
甘、咸;平
归经
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主消化不良;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或烧成炭研末,适量,每日2次;或鲜品适量,熬汤,每日2次。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治水肿。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连翘
- 野牡丹根
- 纤毛婆婆纳
- 岩白菜
- 红铧头草
- 西伯利亚青兰
- 红皮
- 杏仁防风
- 臭草
- 藤三七
- 海门冬
- 石血
- 大一面锣
- 地骷髅
- 雉脑
- 矩圆石韦
- 千金子
- 红升丹
- 紫背天葵草
- 石吊兰
- 广藤根
- 苹果叶
- 插田泡
- 软骨过山龙
- 毛八角枫
- 黄鳝藤
- 大枣
- 山红稗
- 空心苋
- 三叶委陵菜
- 篱栏网
- 益母草
- 蟾蜍
- 叶底珠
- 大泡通皮
- 万年柏
- 大叶马尾连
- 番石榴
- 琉璃草果实
- 一枝蒿
- 火把花
- 罗汉松实
- 舞草
- 对叉疔药
- 广石豆兰
- 瑞香根
- 粗叶耳草
- 八宝茶
- 三升米
- 黑果小檗
- 红花苗
- 心叶荆芥
- 鸡掌七
- 骡宝
- 山小橘
- 菾菜根
- 飞来鹤
- 豨莶草
- 杉木根
- 南蛇竻苗
- 黍米
- 白苏子油
- 罗裙带
- 刘寄奴
- 细草
- 海燕
- 浮尸草
- 鸡蛋壳
- 大皂角
- 檫树
- 红根草
- 寄居蟹
- 地瓜藤
- 黄蜀葵叶
- 石床
- 小鹭鸶兰
- 细叶大戟
- 南天仙子
- 水马桑枝叶
- 黑花韭
- 小金钱草
- 黄花菜子
- 千层楼
- 小果金花茶叶
- 蜀漆
- 大横纹
- 浮小麦
- 戴星草
- 胡颓子
- 一文钱
- 竹茹
- 厚叶素馨
- 山桐子
- 丁癸草
- 白云瓜皮
- 水底龙
- 羊屎条花
- 牛蹄
- 心叶秋海棠
- 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