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水草
拼音注音
Suān Shuí Cǎo
别名
抱茎眼子菜、穿叶眼子菜
来源
眼子菜科酸水草Potamogeton perfoliatu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西北、华北、西南。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渗湿解表。主治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鲜草2两,配方用。外用水煎外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酸水草
拼音注音
Suān Shuí Cǎo
别名
眼子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眼子菜科植物抱茎眼子菜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抱茎眼子菜,又名:穿叶眼子菜。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行。茎软弱,多分枝,直径约2~3毫米,节间长约1~3厘米。叶全部沉水,质较薄,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抱茎,具7~15条脉,其中3~5条明显突出;托叶透明膜质,长5~20毫米,后破裂为纤维状并脱落。总花梗生于叶腋,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果实倒卵形,长约2.5~3毫米,直径2~2.3毫米,背部具3条不显着的脊,顶端具短喙。
生境分布
生于淡水湖盆和较少流动的河沟。分布辽宁、吉林、新疆、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租蛋白6.62~13.54,粗脂肪0.63~1.27。无氮抽出物45.45~59.15,粗纤维13.75~15.85,Ca2.1~11.0,P0.53~0.62%;胡萝卜素113毫克/公斤(干重);新鲜植物含水分80~87%。又含类胡萝卜色素,其中有叶黄素、蝴蝶梅黄素、新黄质等。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渗湿解表。
复方
治湿疹,皮肤瘙痒:鲜眼子菜二两,苍术三钱,苦参三钱。黄柏二钱,地肤子三钱。水煎服;或鲜眼子菜(干草用三分之一)、黄柏适量。水煎外洗。(性味以下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苦檀子
- 风化硝
- 船盔乌头
- 翼首草
- 马鬃蛇
- 野漆树根
- 红鬼笔
- 石瓜子莲
- 檵花根
- 秋海棠花
- 剑皮树菌
- 野花椒
- 化橘红
- 大管
- 猫肉
- 黄海葵
- 针砂
- 黄花小二仙草
- 鳖头
- 一枝黄花
- 山胡椒
- 毛血藤
- 一支箭
- 自事口草
- 榼藤子
- 紫玉簪叶
- 散血莲
- 十八症
- 榼藤
- 绿豆芽
- 麻黄
- 白藨
- 木兰皮
- 豆腐浆
- 冷饭果
- 山吴萸果
- 姜花果实
- 三花枪刀药
- 露珠香茶菜
- 鳖甲
- 半枫荷根
- 杯菊
- 软水黄连
- 鼻涕果
- 大板山蚤缀
- 倒插花
- 大叶蒟
- 狗骨节
- 大金牛草
- 风藤草根
- 飞机草
- 甜瓜花
- 苏土藁本
- 芒果核
- 海月
- 石珠
- 菊苣
- 山羊角
- 黑水鸡
- 仰天钟
- 文殊兰
- 人乳汁
- 羊心
- 珠芽半枝
- 岩萝卜
- 玉蜀黍叶
- 紫楠根
- 一口红
- 阴(句黾)
- 牡丹花
- 水晶鱼
- 矮陀陀
- 鲨鱼肝
- 山扁豆
- 螃蟹甲
- 珍珠伞
- 柽柳
- 干檀香根
- 大叶紫珠
- 大叶凤仙花
- 山海螺
- 香加皮
- 野木鱼
- 南天竹叶
- 铁苋
- 湖北地黄
- 藁本
- 密陀僧
- 红沙
- 走茎丹参
- 独脚蟾蜍
- 水底龙
- 卡密
- 脉果漆
- 川谷根
- 鹿靥
- 甘露子
- 塌菜
- 寒莓根
- 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