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叶
《中华本草》:喜树叶
拼音注音
Xǐ Shù Yè
英文名
leaf of Common Camptotheca
出处
出自《江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
原形态
喜树,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成长椭圆形,长10-25cm,宽6-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cm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cm,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怀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于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cm,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
化学成分
从喜树的叶子中分得:喜树碱(camptothe-cin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三叶豆甙(trifolin)[1],喜树鞣质(camptothin)A、B,木鞣质(cornusiin)A,路边青鞣质(gemin)D,新唢呐草素(tellimagrandin)Ⅰ、Ⅱ,1,2,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tetra-O-galloy-β-D-glucose)[2]。
药理作用
详喜树条。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痈疮疖肿;牛皮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喜树叶
拼音注音
Xǐ Shù Yè
出处
江西《中草药学》
来源
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喜树"条。
药理作用
详"喜树"条。
功能主治
治疖肿、疮痈初起:喜树嫩叶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信石
- 细叶小羽藓
- 仙半夏
- 薤叶
- 颠茄草
- 绣线菊
- 响铃豆
- 小驴蹄草
- 旋复花
- 腥藤
- 兴安薄荷
- 向阳花
- 杏树根
- 相思子根
- 下山虎
- 小药木
- 山竹子
- 大一箭球
- 臭蒿
- 银边翠
- 番荔枝叶
- 母猪草
- 狗筋蔓
- 郁金香
- 小南木香
- 小寸金黄
- 小岩白菜
- 小叶爬岩香
- 小叶野决明
- 小棕包
- 小儿血参
- 小叶柳
- 小果千金榆
- 小天蒜
- 小地松
- 小伸筋草
- 葛蔓
- 小柳拐
- 舞草
- 小九头狮子草
- 小二仙草
- 小朝天罐
- 小果倒地铃
- 小梾木
- 小万年草
- 小倒钩藤
- 小悬钩子
- 小接筋草
- 小果栀子
- 小果野葡萄
- 芦笋
- 小六月寒
- 小大黄
- 小扁豆根
- 小漆树
- 竹节参
- 小喇叭
- 小天冬
- 小构树汁
- 小果蕗蕨
- 云南风车子
- 小叶小羽藓
- 小扁豆
- 小构树叶
- 小果野葡萄藤
- 小五彩苏
- 小垂头菊
- 小广藤
- 小乌泡
- 小儿腹痛草
- 小叶云实
- 小团叶根
- 小报春花
- 小果卫矛
- 小果金花茶叶
- 小毛鸡
- 小功劳
- 小山豆根
- 小无心菜
- 小果排草
- 小果皂角
- 小柿子
- 小柿子叶
- 小泡通树
- 栗荴
- 大叶子
- 崖姜
- 小叶薄荷
- 小松藻
- 小人参
- 小叶昏鸡头
- 小叶鼠李
- 小地柏
- 小扁草
- 小叶蛇总管
- 小叶黑面叶
- 小报春
- 小凤尾草
- 小升麻
- 小叶凤凰尾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