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骨
《中华本草》:麋骨
拼音注音
Mí Gǔ
英文名
David's deer bone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糜鹿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 Edwards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剥去皮,剔除肉,取骨,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资源分布: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两次换角,夏角6-7月生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虚。主虚劳内伤;赢瘦面黄
用法用量
内服:煮汁酿酒,适量。
各家论述
《嘉佑本草》: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钦之。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麋骨
拼音注音
Mí Gǔ
出处
《嘉佑本草》
来源
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骼。
功能主治
《嘉佑本草》:"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鸨油
- 狗牙根
- 猫肝
- 蕉芋
- 京大戟
- 五指山参
- 心不干
- 海鲶
- 小飞蓬
- 新疆藁本
- 翅茎蜂斗草
- 大黄茎
- 滇山茶
- 地柏叶
- 猪毛参
- 细木通
- 杏叶
- 大苞叶千斤拔
- 岩景天
- 厚叶川木香
- 棕树心
- 橡实
- 扁担杆
- 牛肋巴
- 蒙古马兰
- 卤碱
- 金合欢
- 小花吊兰
- 吴茱萸叶
- 绣球花
- 开口箭
- 香草兰
- 乌木屑
- 白矾
- 雪上一支蒿
- 家独行菜
- 香青兰
- 铜锤玉带草
- 响铃豆
- 疏松卷柏
- 羊角拗
- 长梗石柑
- 白淋草
- 刺莓果根
- 南方红豆杉
- 茶子木花
- 斑鸠菊
- 香花刺
- 胭木
- 鹿角菜
- 独叶白芨
- 三分丹
- 蕨
- 香樟根
- 水白蜡
- 蓝花棘豆
- 蔓草虫豆
- 草原老鹳草
- 兴安毛连菜花
- 大枣
- 万年柏
- 野三七
- 熊脑
- 火腿
- 黄花夹竹桃
- 臭梧桐子
- 碎骨红
- 软骨过山龙
- 省雀花
- 益母草
- 川谷根
- 西番莲
- 藏茄
- 灯笼花
- 西藏桃叶珊瑚果
- 香樟
- 莨菪
- 披针骨牌蕨
- 青桐翠木
- 鲦鱼
- 金刚刺
- 狭果茶藨
- 秋海棠
- 香苏草
- 向阳花
- 野牡丹子
- 五齿剑
- 杏仁防风
- 仙茅
- 树头菜
- 石灰
- 绿豆皮
- 兔儿伞
- 伤寒草
- 小扁草
- 圆果冷清草
- 萱草根
- 细叶藤柑
- 冰
- 林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