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蓬
《中华本草》:小飞蓬
拼音注音
Xiǎo Fēi Pénɡ
别名
祁州一枝蒿、蛇舌草、竹叶艾、鱼胆草、苦蒿、破布艾、臭艾、小山艾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蓬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Erigeron canadensis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小蓬草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具锥形直根。茎直立,有细条纹及粗糙毛,上部多分枝,呈圆锥状,小枝柔弱。单叶互生;基部叶近匙形,长7-10cm,宽1-1.5cm,先端尖,基部狭,全缘或具微锯齿,边缘有长睫毛,无明显的叶柄;上部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直径约4mm,有短梗,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圆锥状;总苞半球表,直径约3mm;总苞片2-3层,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几无毛;舌状花直立,白色微紫,条形至披针形;两性花筒状,5齿裂。瘦果矩圆形;冠毛污白色,刚毛状。花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田野、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直立,表面黄绿或绿色,具细棱及粗糙毛。单叶互生,叶片展平后线状披针形,基部狭,先端渐尖,疏锯齿缘或全缘,有长缘毛。多数小头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关,花黄棕色。气香特异,味微苦。[br]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较厚的角质层,并具长大非腺毛或其残基。棱角处表皮下可见厚角组织。皮层外侧部分与厚角组织切微相间排列的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大维管束的外方常见分泌道。维管束大小不一,相间断续五殖,老茎中断续成环或连续成环;较大维管束韧皮部的外侧具帽状韧皮纤维层,纤维细胞壁木化;有时韧皮部内赤有纤维,木质部内导管及木纤维细胞壁均木化。髓宽大,薄壁细胞内常有细小草酸钙针晶散在。[br]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或平直,外壁可见明显的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或为波状,外壁赤见角质层纹理、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非腺毛,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非腺毛棒状,长39-143μm,顶细胞较长大,稍尖并常枯萎。叶缘毛长大,长785-1520μm,基脚多细胞,顶细胞狭长,顶端尖。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其中含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亚油醇酯(linoleyl acetate)及醛类,母菊酯(matrlcaria ester),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和矢车菊属烃(centaur)X。 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花侧柏烯(cuparene),β-雪松烯(β-himacha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柠檬烯,醛类,松油醇(terpineol),二戊烯(dipen-tene),枯牧烯(cumulene),邻苄基苯甲酸(o-benzylbenzzoicacid),皂甙,高山黄芩甙(scutellarin),γ-内酯类,苦味质,树脂,胆碱(choline),维生素(vitamin)C等。
药理作用
1.抗炎抗菌作用:小飞蓬地上部分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和甲醛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中的β-雪松烯是抗炎活性成分。 小飞蓬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全草醚提取液体内外抑菌作用试验确定香草酸、丁香酸为主要抗菌有效成分。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小飞蓬全草总黄酮水溶性部位可使15-甲基前列腺素F2所致的收缩的离体猪冠状动脉得到舒张,终浓度为4mg(浸膏)/ml时作用即显着。小飞蓬水提物有轻微而短暂的降压作用,可抑制心脏,增加呼吸幅度,但对平滑肌和骨骼肌无作用。
性味
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主痢疾;肠炎;肝炎;胆囊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疖肿痛;外伤出血;牛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
拼音注音
Xiǎo Fēi Pénɡ
别名
破布艾、鱼胆草、竹叶艾、臭艾、小山艾
来源
本品为菊科飞蓬属植物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鲜叶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2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绿色,有纵纹,具脱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基部叶近匙形,长7~10厘米,宽1~1.5厘米,边缘齿裂或全缘,有缘毛;上部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秋季开小花,头状花序径约5毫米,具柄,单歧聚伞排列,总苞的苞片条形,外围舌状花多层,白色,雌性,花冠舌片直立,中央管状花白色或黄色,两性花。瘦果略有毛。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山坡、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母菊酯(matricaria ester. C[XB]11[/XB]H[XB]10[/XB]O[XB]2[/XB])、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及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等。叶及茎含有联苯甲烷-2-羧酸(diphenyl methane-2-carboxylic acid,C[XB]14[/XB]H[XB]12[/XB]O[XB]2[/XB])。
药理作用
1、抑菌:本品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开花季节的小飞蓬叶含挥发油,能防治儿童对牛乳的过敏性腹泻。
性味
微苦、辛,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治中耳炎,眼结膜炎。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绞汁滴。
制剂
抗痢冲剂:取小飞蓬1公斤拣去杂质,洗净,切碎,水煎两次,第1次煮沸2小时,第2次煮沸1.5小时,合并煮液,静置沉淀,过滤,浓缩成稠膏状,加蔗糖、白糊精适量制成颗粒,烘干,分装30袋(每袋9克)。
复方
1、细菌性痢疾,肠炎:抗痢冲剂,每服1包(9克),每日3次。
2、牛皮癣:小飞蓬鲜叶适量,柔软擦患处,每天1~2次。对脓疱型宜先煎水洗患处,待好转后改用鲜叶擦(或洗擦结合)。对厚痂型亦宜先煎水洗,待痂皮软化剥去后才用鲜叶擦。如见血露点,仍可继续擦。牛皮癣消失后仍坚持擦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肚拉
- 滇肉棒
- 狗狗秧
- 地八角
- 夜明砂
- 龙葵根
- 红千层
- 黄连花
- 羊心
- 马瓞儿
- 小花吊兰
- 女娄菜
- 独行千里
- 梧桐白皮
- 香果脂
- 鹅不食草
- 脓见愁
- 满树星
- 细叶谷木
- 刺叶楤木
- 土大黄叶
- 骆驼肉
- 红楤木
- 仙半夏
- 垂丝卫矛
- 山藤藤果
- 薜荔汁
- 马尾伸筋草
- 药芹菜根
- 金边龙舌兰
- 镰萼虾脊兰
- 山白果
- 大叶凤仙花
- 牛角瓜
- 铁栏杆
- 黑龙串筋
- 蓖麻根
- 神黄豆
- 番薯藤
- 溪荪
- 小倒钩藤
- 越橘叶
- 鲇鱼
- 万丈深茎叶
- 水毛射
- 梧桐叶
- 剑叶玉簪
- 罗布麻
- 带叶报春花
- 片鸡尾草
- 河豚目
- 展枝唐松草
- 草乌头
- 牛脂
- 粉防己
- 牛伴木
- 西瓜根叶
- 青箭杆草
- 驴脂
- 蚌
- 荠菜子
- 大苞寄生
- 人参芦
- 滑叶木通
- 紫草
- 锦地罗
- 锦鸡
- 小松藻
- 龙须莞
- 野鸡脑
- 臭菘
- 大阳关
- 乌贼鱼腹中墨
- 膜蕨囊瓣芹
- 葛上亭长
- 毛轴碎米蕨
- 绣球防风根
- 栗叶
- 防风
- 双肾藤
- 蓝茶
- 樟木子
- 桔梗
- 子楝树叶
- 须叶藤
- 莲蓬草
- 隔山香
- 丰花草
- 毛药
- 蚍子草
- 香胶木叶
- 山樱桃
- 牛筋果
- 广藤根
- 鷃
- 山小橘
- 虫莲
- 栾华
- 鲤鱼齿
- 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