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桃叶珊瑚果
《中华本草》:西藏桃叶珊瑚果
拼音注音
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Guǒ
英文名
Aucuba himalaica Hook f.et Thoms.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himalaica Hook.f.et Thoms.var. dolichophylla Fang et Soong采收和储藏:10月至翌年5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6m。当年生枝被柔毛,老枝具白色皮孔,长圆形,叶痕显着。叶对生;叶柄长2-3cm,被粗毛;叶纸质或薄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长10-15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尾长1-1.5cm,边缘1/3以上具7-9对细锯齿;叶脉在上面显着下凹,下面凸出,被粗毛,侧脉未达叶缘即网连。雌雄异株,雄花序为总状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长8-10cm,各部分均为紫红色,幼时密被柔毛,柔毛上部略为紫红色;萼片小,微4圆裂,花瓣4,长卵形,先端尖尾长1.5-2mm;雄蕊4,花丝粗壮;花盘肉质,微4裂。雌花序为圆锥花序,长3-5cm,密被粗毛及红褐色柔毛,各部分均为紫红色;雌花萼片及花瓣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被粗毛,花柱粗壮,柱头微2裂,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果实绿色,被疏毛,熟后深红色,卵状长圆形,长1-1.2cm,花柱及柱头宿存于果实先端。花期3-5月,果期10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3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祛湿止带。主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刺柄南星
- 止血丹
- 回回豆
- 降龙草
- 芒小米草
- 清香桂
- 海蓬子
- 刺鸭脚木
- 金樱根
- 葎草
- 野靛青
- 小漆树
- 甘肃棘豆
- 林背子
- 刺瓜
- 柞蚕蛹
- 蒲公英
- 单叶铁线莲
- 猕猴桃藤中汁
- 小茅香
- 栗毛球
- 木瓜核
- 大叶紫薇
- 猪殃殃
- 黄皮血藤
- 箭叶蓼
- 赤芍药
- 金箔
- 蛇王藤
- 牛金子
- 萆薢
- 骆驼黄
- 柳根
- 牡丹花
- 海螺壳
- 麝香壳
- 茳芒决明
- 博落回
- 蟹爪
- 香椿子
- 四脚蛇
- 红茴香根
- 金猫头
- 雀翘
- 楤木根
- 鲜黄连
- 荔枝草
- 象皮
- 夏至草
- 玳瑁
- 鸽粪
- 绣球花
- 擘蓝
- 秋子梨
- 奶浆参
- 望月砂
- 虎杖
- 华山矾根
- 炙红芪
- 卷耳
- 大横纹
- 裂叶秋海棠
- 黄杨
- 簇生卷耳
- 曼陀罗子
- 麻油
- 七叶一把伞
- 苞叶木
- 土大黄叶
- 法半夏
- 鷩雉
- 异木患
- 蜂胶
- 猪肚
- 香石藤果
- 金不换
- 土半夏
- 紫背天葵草
- 石斛
- 剪刀股
- 三颗针
- 竹林消
- 乌榄核
- 带刺马鞭
- 冰球子
- 海松子
- 勒马回
- 红毛鸡
- 花椒叶
- 护心草
- 水枇杷
- 锅铲叶
- 南牡蒿
- 红帽顶
- 木香花
- 白背叶根
- 七里香
- 黑豆衣
- 飞廉
- 鹅脚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