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叶
《中华本草》:使君子叶
拼音注音
Shǐ Jūn Zǐ Yè
别名
水君叶
英文名
leaf of Rangooncreeper
出处
出自《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
药材基源: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isqualis indica L.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切啐鲜用。
原形态
落叶攀援状灌木,高2-8m。幼枝被棕黄色短柔毛。叶对生或的对生;吉柄无关节,在落叶后宿存;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2.5-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状序;花两性;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萼管长5-9cm,被共同色柔毛,先端具广展、外弯、小形的萼齿5枚;花瓣5,长1.8-2.4cm,宽4-10mm,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雄蕊10.2轮,不突出冠外,花药长约1.5 mm;子房下位。果卵形,短尖,长2.7-4cm,径1.2-2.3cm,无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种子1颗,折色,圆柱状纺锤形,长2.5cm,径约1cm。花期5-9月,果期秋末。
化学成分
叶中分离到N-甲基烟酸内盐(nicotinic acidmethylbetaine)即葫芦巴碱(trigonilline),L脯氨酸(L-proline),L-天科酰胺(L-asparagine)和使君子氨酸钾(potassium quisqua-late)[1],芸香甙(rutin)[2]。花中分得芸香甙及啼纹天竺素-3-O-β-D-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O-β-D-glucoside[2]。
性味
味辛;性平
归经
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杀虫解毒。主脘腹胀满;小儿疳积;虫积;疮疖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捣汁涂;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积,杀虫,消五疳,开胃。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使君子叶
拼音注音
Shǐ Jūn Zǐ Yè
别名
水君叶(《生草药性备要》)。
出处
《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叶片,随时可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使君子"条。
化学成分
含使君子酸钾、胡芦巴碱、L-脯氨酸、L-天门冬素。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性平。"
功能主治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积,杀虫,消五疳,开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临床应用
经试用证明,有驱蛔效果。42例蛔虫病患者服药后,有33例排出蛔虫,未见副作用.剂量及用法:鲜使君子叶2~5岁8钱,5~10岁1两,10~15岁1.5两,成人2两。水煎服,连服2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蚌兰花
- 淫羊藿
- 莲须
- 鳙鱼
- 蜂蜜
- 棘刺花
- 防已
- 兰花根
- 吊山桃
- 台湾泡桐
- 风轮菜
- 梅梗
- 腐沫
- 假百合
- 秘鲁香胶
- 槟榔
- 鸲鹆
- 麻布七
- 矮醋栗
- 三加
- 杏子
- 邪蒿
- 蓟罂粟
- 青酒缸根
- 荸荠
- 大树跌打
- 香樟叶
- 露兜竻蔃
- 堇叶山梅花
- 柿花
- 仙茅参
- 柚根
- 粟糖
- 隔山撬
- 紫茉莉子
- 鸡桑叶
- 胡黄连
- 入地金牛
- 金钱草
- 粗榧枝叶
- 白钩藤
- 白苏子油
- 水毛射
- 盾叶薯蓣
- 水梨藤
- 咳喘木
- 赤小豆
- 柠檬皮
- 寄马桩
- 辣椒茎
- 白毛藤
- 花椒根
- 山桂花
- 羊舌树
- 华南紫萁
- 土一枝蒿
- 杨梅树
- 泥鳅滑液
- 山狸子骨
- 生姜
- 白头翁
- 野荔枝果
- 丰花草
- 齿叶橐吾
- 野鸦椿子
- 一枝香
- 吹云草
- 吴茱萸根
- 青丝线
- 扁豆花
- 方解石
- 水毛花
- 川素馨
- 羊七莲
- 土连翘
- 山豆花
- 猫人参
- 七爪风
- 滇绣球
- 蒲桃根皮
- 石仙桃
- 清沙草
- 血当归
- 高原蚤缀
- 野黄瓜
- 香花刺
- 山荆子
- 水游草
- 四方藤
- 蜜蜂房
- 高山柏
- 小罗伞
- 赤铜屑
- 饭团根
- 车前草
- 百舌鸟
- 粗黄草
- 首乌藤
- 使君子叶
- 臭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