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伞
《*辞典》:小罗伞
拼音注音
Xiǎo Luó Sǎn
别名
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小罗伞的根或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高30~60厘米。根柔软肥壮。茎幼时被暗褐色小毛,除花枝外不分枝。叶互生,矩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棋形,上面深绿色,秃净,下面淡绿色,被暗褐色小毛,全叶具无数黑色腺点,边缘处连成一明显的边脉,叶边缘有腺体。伞形花序生于长3~10厘米、被微毛、顶略弯的花枝上;花柄长1~2厘米;萼被微毛;花冠内部白色,外被紫色斑点,裂片钝头。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径约6~8毫米。花期6~9月。
生境分布
喜生于深山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甘辛,温。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甘微辛,平,无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怯风除湿。治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通经补血,祛风湿。治月经不调,经闭,不孕症,产后风痛,瘫痪,贫血。"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瘀,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治痛经、萎黄病:血党、姜黄、茜草、槟榔钻、黄花倒水莲。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茶根
- 阔叶水竹叶
- 粗糠柴
- 黑三棱
- 眼睛草
- 小喇叭
- 丁香根
- 野冬青果
- 败火草
- 小叶假耧斗菜
- 炮仗筒
- 小白绵参
- 浙贝母
- 地五泡藤
- 柳屑
- 塔黄
- 野山楂
- 凤凰木
- 鬼灯笼
- 蓝猪耳
- 岩石羊
- 白苣
- 狸尾草
- 莲座蓟
- 羽裂星蕨
- 小叶爱楠
- 金银花露
- 番红花
- 赤扬
- 水毛花
- 新疆芍药
- 砂仁花
- 甘土
- 田唇乌蝇翼
- 羊角草
- 土茯苓
- 盾叶薯蓣
- 厚朴
- 川鄂山茱萸
- 落花生
- 松花粉
- 还亮草
- 长年兰
- 巴豆油
- 吊山桃
- 河蚌
- 鸭跖花
- 小罗伞
- 牛角瓜
- 癞树叶
- 鳣鱼
- 剑叶紫金牛
- 矩叶大青
- 鸭嘴癀
- 獐耳细辛
- 红背酸藤
- 百舌鸟
- 八角枫花
- 团叶鳞始蕨
- 续断
- 水麻根
- 黄草花
- 小麦苗
- 猪毛参
- 柳白皮
- 鲫鱼藤
- 刺蓬花
- 红毛五加皮
- 川党参
- 八月瓜
- 菠菜
- 蝙蝠葛根
- 臭常山
- 斑唇马先蒿
- 红血藤
- 棵麻
- 乔木五加
- 雪上一支蒿
- 小三棵针
- 粗梗黄堇
- 网脉山龙眼
- 齿瓣石豆兰
- 锦地罗
- 云南鸡矢藤
- 菊三七
- 大香附子
- 榆拟层孔菌
- 金耳环
- 蛇疙瘩
- 紫阳花
- 海莲果
- 橄榄
- 羊舌树
- 黄柏
- 芙蓉叶
- 猩猩木
- 向日葵茎髓
- 天香炉
- 龙涎香
- 水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