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涎
《中华本草》:鸭涎
拼音注音
Yā Xián
英文名
Duck salia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口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采收和储藏:以生姜少许,塞入鸭口中,将其倒悬,即有口涎流出,收集鲜用。
原形态
家鸭,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鸭喜合群,胆怯。无飞翔力,善游泳。主食谷类、蔬菜、鱼虫等。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金定鸭(卵用麻鸭)、高脚鸭(卵肉兼用型)。
性味
味淡;性平
归经
肝;胆经
功能主治
异物哽喉。主异物哽喉;小儿阴囊被蚯蚓咬伤肿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含漱或涂敷。
各家论述
1.《海上方》:治小儿厔风,头及四肢皆往后,以鸭涎滴之。又治蚯吲吹小 儿阴肿,取雄鸭涎抹之。2.《食物本草会纂》:谷芒刺喉,饮鸭涎。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鸭涎
拼音注音
Yā Xián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唾涎。以生姜少许,塞鸭口中,将鸭倒悬,其涎即下。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
功能主治
①《海上方》:"治小儿痓风,头及四肢皆往后,以鸭涎滴之。又治蚯蚓吹小儿阴肿,取雄鸭涎抹之。"
②《食物本草会纂》:"谷芒刺喉,饮鸭涎。"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青蒿
- 枸骨叶
- 消毒药
- 川楝子
- 石龙芮子
- 香果脂
- 豆瓣绿
- 野枇杷
- 黄花忍冬
- 藜芦
- 雄黄
- 马兜铃
- 木绣球茎
- 老鹳草
- 土香榧
- 鹅脚木叶
- 鸡骨香
- 红背叶
- 九节风
- 九牛力
- 沙地柏
- 徐长卿
- 钝齿铃子香
- 人参叶
- 山梗菜
- 披散糖荠
- 片鸡尾草
- 白芷叶
- 杏仁
- 黄荆
- 赤车使者根
- 酥
- 熊筋
- 刺芋
- 山藤藤秧
- 蝴蝶树
- 雀头血
- 山黄麻根
- 莲须
- 红豆
- 吹云草
- 煨姜
- 山稔叶
- 松根
- 野丹参
- 三角泡
- 方榄
- 竹节菜
- 小箭草
- 青棉花藤叶
- 山荆子
- 羊脂
- 猫头
- 狭叶荨麻
- 龙爪树
- 亚黑管菌
- 灰叶根
- 木瓜枝
- 冰糖
- 橄榄
- 郁李根
- 倒触伞
- 珠芽半枝
- 大独脚金
- 凤仙根
- 石上铁角蕨
- 地黄
- 女贞叶
- 栾犀
- 三七
- 毛葡萄根皮
- 肿足蕨
- 白茅根
- 白勒
- 含羞草根
- 姊妹树
- 猪仔笠
- 风轮菜
- 垂珠花
- 竹节三七
- 软水黄连
- 鼻血雷
- 石指甲
- 具苞水柏枝
- 金耳环
- 小叶薄荷
- 番石榴子
- 虎掌南星
- 紫玉盘
- 黄金菊根
- 野牡丹根
- 龙骨
- 红豆七
- 石楠
- 金线草
- 黄皮叶
- 狗母鱼
- 全毛悬钩子
- 黄果茄
- 白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