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子
《中华本草》:番石榴子
拼音注音
Fān Shí Liu Zǐ
英文名
Bark of Guava,Bark of Common Guava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 guajava L.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收集种子,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单叶互生,稀有轮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叫柄长4mm。花两性,腋生1-4朵;萼5片,绿色,卵圆形;花瓣白色,卵形,长2-2.5cm;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花药浅黄色,纵裂;雌蕊1,花柱长于花丝,柱头圆形,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洋梨状,长2.5-8cm,径3-5cm,果肉通常黄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种子卵圆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我国华南各地栽培,常见的逸为野生者。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产南美洲。
化学成分
1.[br]2.树皮含鞣质18.56%和有机酸。[br]3.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诃子鞣质酸(Luteic acid)、并没食子酸、长生甙(Amritoside)。
性味
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止痛;止泻。主腹痛;泻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
临床应用
《岭南采药录》:树皮煅灰,以臭草自然汁调涂,治湿毒疥疮。根皮,以白醋煎而含之,止牙痛;小儿患疮疖,和鸡毛煎水洗之。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叶下花
- 酸水草
- 一匹草
- 虫实
- 刺黄连
- 刺参
- 獾油
- 吊罗果
- 天香炉
- 金剪刀草
- 浆水
- 黄花小二仙草
- 打火草
- 钩栲
- 梵天花根
- 海桐花
- 白龙穿彩
- 大发汗
- 红牛毛刺
- 白常山
- 水仙
- 山羊血
- 绛梨木子
- 野花椒叶
- 南粤马兜铃
- 番杏
- 阔叶十大功劳
- 冻绿叶
- 三角泡
- 青丝龙
- 瑞香根
- 小白蒿
- 华南实蕨
- 红背桂
- 石斛
- 白苣
- 椋子木
- 点腺过路黄
- 大种半边莲
- 刺莓果
- 天文草
- 一把伞
- 白芥
- 华东阴地蕨
- 短柄南蛇藤果
- 凹裂毛麝香
- 万年青花
- 石栗
- 松蘑
- 鲨鱼骨
- 狭叶败酱
- 赤茯苓
- 绿结鸡骨
- 楤叶悬钩子
- 铁篱笆
- 小果千金榆
- 白花柴
- 太白鹿角
- 小茜草
- 异野芝麻
- 兜兰
- 樗叶花椒
- 地梢瓜
- 小叶小羽藓
- 草果药
- 山梅花根皮
- 冷杉果
- 红景天
- 野棉花
- 独脚金
- 地棠花
- 铁篱巴果
- 绣线菊子
- 灰叶南蛇藤
- 河蚌
- 狐肉
- 滇五味
- 贵州追风散
- 番石榴子
- 大头茶
- 节节花
- 木棉皮
- 高山紫菀
- 牵牛子
- 鬼笔
- 南瓜子
- 篦梳剑
- 柠檬皮
- 小麦苗
- 红豆七
- 樱桃根
- 波缘楤木
- 茴香虫
- 红花寄生
- 叉枝鸦葱
- 金雀儿
- 毛青杠
- 花血藤
- 狭叶桃叶珊瑚
- 红薯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