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齿铃子香
《中华本草》:钝齿铃子香
拼音注音
Dùn Chǐ Línɡ Zǐ Xiā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钝齿铃子香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odontochila Diels var.smithii(Kudo)C.Y.Wu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钝齿铃子香,小灌木,高1-2m。茎密被短柔毛,多分枝。单叶对生;叶柄长1.5-2cm,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长可达8cm,宽达5cm,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聚伞花序;苞片叶状至线形;花萼钟状,萼齿5,宽三角形,无尖突;花冠黄色;外被微柔毛;,内面无毛;花冠下唇中裂片具微波状齿至牙齿;花柱略伸出于药外,子房无毛。成熟小坚果黑褐色,卵状椭圆形,连翅长约1cm,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河谷地区干旱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疏风;散寒;通络。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代代花枳壳
- 丁香枝
- 蘘荷子
- 炸腰果
- 白花夏枯草
- 水牛角浓缩粉
- 蕨萁
- 车前草
- 翡翠
- 红三七
- 秋鼠曲草
- 假刺藤
- 卷耳
- 黄缅桂果
- 鸨油
- 胡豆草
- 水龙胆草
- 土连翘
- 鞘菝葜
- 白茅针
- 十姊妹
- 狐心
- 太白丽参
- 多蕊蛇菰
- 石吊兰
- 白花灯笼
- 龟血
- 蜂蜜
- 春花木
- 鸡嗉子根
- 红花苗
- 浙江七叶树
- 毛大丁草
- 云南五味子根
- 天文草
- 狗尾草
- 风箱树花
- 莲须
- 散血藤
- 黑海参
- 矩圆石韦
- 合欢花
- 鸢尾
- 全光菊
- 鱼眼草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制草乌
- 水蛭
- 海蟹壳
- 紫萁贯众
- 藤三七
- 花酸苔
- 豹子眼睛花
- 夏至草
- 鄂西天胡荽
- 庵 (艹闾)子
- 牡蛎
- 马唐
- 芦莉草叶
- 横经席叶
- 红马蹄草
- 地钱
- 梨木皮
- 芸苔子
- 白猪母菜
- 大葫芦
- 小肺筋草
- 蓼螺
- 鳞叶藓
- 地星
- 长松
- 关白附
- 猫胞衣
- 西南金刚藤
- 炮仗筒
- 大飞扬草
- 乌木屑
- 羊胎
- 石青菜
- 浮小麦
- 大尾摇
- 獭肝
- 钩钱草
- 木姜子茎
- 白茅根
- 金丝桃
- 歪脖子果
- 雷丸
- 新裂耳蕨
- 卤碱
- 蒜梗
- 赤茯苓
- 吊灯花
- 漆叶
- 散血丹
- 爵床
- 獾肉
- 水团花根
- 尖头蚱蜢
- 蝗虫